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反垄断、物价、商标、专利、商务等领域执法职责,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包括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等。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政府大楼东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旺喜 | |
开办资金 | 6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31万元 | 2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在过去的一年,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始终秉持“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各项业务活动中。大队全体成员坚守岗位,主动作为,围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多个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净化市场环境,为广大消费者和合法经营主体撑起坚实的“保护伞”,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执法大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监管责任。(二)、开展各类专项工作。执法大队开展了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肉菜超市提升工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畜禽产品专项排查、“你点我检”等一系列专整治20余个,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673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78个,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6份。(三)、持续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坚持抽样检验与日常监督检查同步实施,切实增强抽检靶向性和监管权威性。完成炒货、调味品、糕点、酒类、食用油、蔬菜饮料等23类共计544批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完成餐饮环节63批次,流通环节417批次,生产环节64批次,不合格样品19批次,合格率96.5%;完成食品快检4400余批次。(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守护民生福祉: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在药品安全监管上,检查药械经营企业113家次、医疗机构62家次、个体医疗诊所及口腔诊所16家次。办理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案件7起,其中警告3起,行政处罚4000元。(五)、扎实开展创文创卫工作。1、开展农贸市场巩固提升工作。按照《榆林市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重点工作方案》要求,我局坚持“标准引领、问题导向”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各项任务落实。2、餐饮业及三小行业巩固提升。根据市局国卫巩固提升工作安排,我区共打造29个食品安全示范点位,涵盖大中型餐馆、食品生产、学校食堂、单位食堂、三小行业等领域。为确保示范点位精准达标,我局严格对照国卫复审明查点位检查表内容,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内外环境卫生、“三防”设施建设、索证索票管理、生产加工过程控制、制止餐饮浪费、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管,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求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业整改。今年创文创卫方面出动检查人员4600余人次,执法车辆252车次,检查各市场经营户4000余家次,健康教育宣传栏8块,张贴国卫复审宣传标语(腰带)13000余条,为餐饮企业发放工作服400余件,餐饮塑料口罩5000余个,粘鼠板2000余张,灭蟑螂剂1500余支,防蝇防尘罩100余个。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成效如下:(一)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大队全年共查处各类市场违法案件28起,共计罚没款6.6万元,有力打击了无证经营、虚假宣传、合同欺诈、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通过这些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合法经营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二)助力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的11家市场主体免于处罚,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三、存在问题。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2024年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专业人才短缺。执法队伍进一步老龄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执法大队没有35周岁以下执法人员,且执法知识结构难以适应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监管需求。(二)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小餐饮、小作坊等“三小”场所流动性强、从业人员素质低,监管难度大。(三)职业举报人利用法律漏洞恶意投诉,占用大量执法资源,执法人员疲于应对。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队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向上级领导部门申请每年面向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招聘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执法队伍。同时,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二)、强化重点领域监管。针对“三小”场所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网格化监管模式,将监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实现对“三小”场所的全覆盖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巡查和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如每月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巡查,每季度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一次抽检,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三)提高社会满意度。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受理和反馈。加强对投诉处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投诉处理的公正性和满意度。五、下年工作打算。(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制定全年培训计划,邀请专家开展至少4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的深度培训,激励队员提升业务能力。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将执法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每月进行工作评估,对表现优秀的队员给予奖励,激发队伍积极性。(二)、聚焦重点领域,严守安全底线。食品安全方面,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每月1次巡查,小餐饮、小作坊每季度全面检查,确保全年食品安全抽检覆盖率达95%以上,及时处理食品安全隐患。药品安全领域,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每半年开展1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假药劣药、违规经营等行为。(三)、加强维权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流程,确保投诉举报24小时内响应,一般投诉5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投诉不超过30个工作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四)、优化监管机制,增强执法效能。深化与公安、商务等部门的协作,针对重点领域、重大案件开展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合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