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5-03-04 09:45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南大街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法定代表人 曹培文
开办资金 58.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7万元 7.0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陕北白绒山羊普查鉴定工作。根据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制定的《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方案》要求,在我区挑选养殖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育种户和育种场,依据《陕北白绒山羊多胎型、细长绒型、多绒型和体大快长型品系技术鉴定标准(试行)》,对我区产区内的陕北白绒山羊的体尺外貌、产绒、产羔及生长形状进行鉴定,在榆林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的合作下,共计鉴定陕北白绒山羊2243只,采集绒样2243份。后续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相应品系。2、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宣传与指导工作。一是对“粮改饲”项目和高产优质苜蓿项目,积极向各乡镇政府畜牧负责人员、村干部、养殖户、养殖群、畜牧工作群等宣传补助政策,在各个乡镇张贴宣传彩页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参加横山区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宣传月集中示范活动,发放科普技术书籍600册,宣传资料800余份。三是全年我站共举办10期我为群众办实事暨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会,培训农民职业技术人员725多人次,发放养殖书籍725余份,舔砖2900块,消毒液725瓶。利用羊子鉴定、下乡宣传等现场培训养殖人员320多人次,发放家庭适度规模标准化养羊关键技术书籍和“短、平、快”实用养羊经验介绍宣传彩页,共计发放320余份。3、畜牧统计、监测与畜禽养殖安全监测工作。根据省畜牧总站安排,每月按时收集10个肉羊监测场、10个监测村羊子生产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省总站;并举办统计监测培训会。每月按时监测上报16个生猪养殖户生猪的生产及成本效益等情况;每季度按时统计上报14个区域畜牧兽医站的畜牧业生产情况,了解各畜禽存栏量、出栏量及肉蛋奶产量等情况。4、草牧业统计。由专人负责在陕西草原子平台上,完善2024年陕西省草牧业的统计填报。截止2024年末我区人工种草保留31.314万亩。当年多年生牧草0.679万亩;当年一年生牧草1.912万亩,其中苏丹草0.23万亩、青贮玉米1.237万亩、甜高粱0.21万亩、其他一年生饲草0.235万亩。5、优质牧草草种引进。为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改饲”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牧紧密结合。我站大力引进、发展、推广优质饲草等,购买草种紫花苜蓿(甘农3号)草种781.5公斤,向市畜牧兽医中心申请的苜蓿草种1000斤、甜高粱草种1000斤,也持续的发放给有需求的种、养殖场(户)及合作社。6、“粮改饲”项目。种植发展饲草作物不但可以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率,还可以减少牛羊养殖过程中玉米和豆粕等精饲料用量,实现“化草为粮”“以草代粮”。为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实现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发展。我区积极宣传、推广粮改饲项目工作,今年继续实施完成该项目。目前,我区收贮的青贮玉米约有49818.5m3。7、高产优质苜蓿项目。对2023年高产优质苜蓿各项目建设主体进行下乡督查,了解苜蓿的生长状况,并按照其各自的实施方案现场督查验收了各项建设内容,并于2024年10月份横山区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2023年5家项目建设主体分别进行了验收,对照建设主体的实施方案经由现场审核验收,对榆林润裕禾农业有限公司2800亩、横山县长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00亩、陕西垚源森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1700亩、榆林市横山区硕宏昌农机农民专业合作500亩、横山县利升科技有限公司500亩,上述5家公司均予以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兑付项目补助。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计财〔2024〕82号)文件精神,在我区新建设种植2500亩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示范基地,经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实地审核后确定4家建设主体并公示无异议,由我站指导、监督其开展项目建设内容。8、饲用小黑麦引种试验及推广。我站联合省总站、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技术人员2023年10月份,在横山区精细化种植了7个饲用小黑麦和黑麦品种的立体种植试验,经过几个月的生长与管理,2024年试种品种已进行现场测产,完成收尾阶段。小黑麦收割了以后,继续附种四个品种的青贮玉米,从这四个青贮玉米品种中选择产量最高的,在今年十月份之后,把小黑麦品种和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一个组合,增加单位面积的草产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还推动了横山区畜牧业高效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为横山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优良饲草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省种植结构调整,2024年10月我站联合省总站、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继续开展饲用小黑麦示范种植试验,又分别选取4个地点种植了饲用小黑麦,充分了解掌握饲用小黑麦饲草生产情况。9、“华能杯”首届陕北横山白绒山羊赛羊大会。我站举办的“华能杯”首届陕北横山白绒山羊赛羊大会开幕式暨羊产业互助资金发放仪式在马家梁村羊文化广场举行。本次举办的首届“华能杯”陕北横山白绒山羊赛羊大会,意在提高陕北白绒山羊横山种羊的品质,增加养殖户的信心,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次我们总共选了60多只,一共分为四组,有成年母羊组、成年公羊组、育成母羊组、育成公羊组,涉及农户是30户。通过这次的比赛能增加农民的积极性,让老百姓把羊养好、养好羊。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我站根据往年羊子鉴定结果和2024年春季羊子鉴定监测数据,挑选养殖基础较好、养殖技术专业、扶持组建25户细绒型品系建设示范场(户),积极指导各养殖场(户)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2、全年完成高产优质苜蓿种植6000亩,均予以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兑付项目补助。3、共举办10期养羊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职业技术人员725人次,发放养殖书籍725余份,舔砖2900块,下乡宣传等现场培训养殖人员320多人次,发放家庭适度规模标准化养羊关键技术书籍和“短、平、快”实用养羊经验介绍宣传彩页,共计发放320余份。4、为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改饲”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牧紧密结合。我站大力引进、发展、推广优质饲草、青贮玉米等,购买草种紫花苜蓿(甘农3号)1563斤,免费发放到有需求的规模养殖场户。5、开展优良饲草新品种引种试验4个,进而为示范和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提升全省优质饲草生产能力和水平提供充足依据。现已经完成种植,持续观察、测定各项指标。6、采购235只种公羊,并对向畜牧部门递交种羊需求申请且羊子存栏达30只以上的养殖户进行发放。三、存在的问题。1、单位现代化畜牧业检测设备短缺,如绒样分析等工作需要求助市级机构完成。2、作为技术推广单位,经费短缺,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无法完成,职工知识更新不能“走出去”、“请进来”。3、畜牧兽医技术型专业人才缺乏。四、整改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配合其他部门,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争取更多省市资金,加强培训,多组织单位员工参加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推进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鼓励农民转变养殖方式,发展低耗,高效的畜牧业模式,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1、种羊品质提升工作。2025年计划完成种羊调换500只,主要将优质种公羊调换给有需求的养殖户,提高全区羊子质量,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2、陕北白绒山羊普查鉴定工作。根据市上下达指标,全面完成陕北白绒山羊普查鉴定工作,为全区打造横山种羊基地提供技术保障。3、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全年组织实用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70人次,培训农民职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4、扶持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品系示范场(户)为了引导养殖户将羊子养殖向着“细绒型>产绒毛量多>产羔率大>体大快长型”方向发展,着力选育出细绒型、体重高、品质好、体型外貌整齐的陕北白绒山羊优良核心群,挑选组建养殖基础较好、养殖技术专业、羊子质量优良、设施设备完善、能够起到带头示范效应、且羊子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品系的养殖户。积极指导各养殖场(户)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每年选育组建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示范场(户)100户。5、草牧业统计、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完善填报2024年陕西省草牧业的统计情况。统计10个肉羊监测场、10个监测村羊子生产等信息;以及14个区域畜牧兽医站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的统计上报。6、高产优质苜蓿项目。2025年继续指导、监督各建设主体开展项目建设内容,完成第二年工作以及项目的整体验收工作。7、各类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储备、申报、督查、指导、验收、资金兑付等相关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获奖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