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医院(古渡卫生院、秦都区古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医院(古渡卫生院、秦都区古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4 09:34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医院(古渡卫生院、秦都区古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恢复期病人康复、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管理与监督。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秦皇北路54号
法定代表人 林炜栋
开办资金 907.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35.77万元 1305.63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6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院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院在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完善管理措施,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一是完善了医联体周例会制度。二是成立质控领导小组,开展院科两级质控工作,全年开展医疗质量、院感、后勤服务、安全生产等医疗质量院级综合质控45次,下发质控通知单23份,并督促限时整改到位。三是完善医疗制度47项、护理制度20项、财务制度14项,后勤管理制度45项;四是完善急诊急救、纠纷化解、医废处置、防汛应急等预案,开展应急演练2次。2、深化医改,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一是加大药品、耗材、试剂、中药饮片等集采力度,目前配备集采药品品种75种,品规80种,2024年门诊人均次费用为49.5元,较2023年同期降低8.8%。二是拓展了中医、康复、口腔、妇科等诊疗病种,新增检验、心电、B超、健康证办理等服务项目,医疗服务能力及急诊急救能力显著提高。三是心电远程诊断网络覆盖辖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村卫生室、1家养老中心,全年心电诊断3085人次,协同急救5人次。四是全力做好秦都区两会、高考、中考、重大活动等应急保障工作,全年保障35次。五是通过市一院“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巡回讲堂”,定期围绕基层常见病:如急诊急救、心血管、内分泌常见疾病、心电图的识别、外科常见病处置、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线上线下培训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六是开展医学本科生、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社区实践的带教工作,完成带教学员124人次。3、细化便民服务措施,提高患者就医舒适感一是开设延时门诊、预约诊疗、上门诊疗、健康巡诊等服务模式,方便患者就诊。二是在新泉社区设立医疗服务延伸点,派驻2名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及新泉养老中心老人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卫生健康服务工作;三是在医院及14家社区居委会设立巡诊服务点,配备血压、血糖免费筛查设备。四是开展秦都区脑卒中哨点试点工作,建立哨点20个,主要开展群众中风早期识别,医务人员早期处置能力等,降低中风后遗症风险。4、丰富健康教育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一是依托网格化服务平台,将健康宣传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年开展健康讲座18次,义诊23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更换宣传栏6期12版。二是在市一院官网开通秦都医院宣传窗口,在微信开通慢病管理小程序,实现医防协同管理,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线上渠道,全年发布健康宣传文章48篇,并在健康报、学习强国、咸阳日报、咸阳新闻网等媒体均有报道,显著增强了宣传覆盖面,提升了宣传效果。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在医疗方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规范诊疗,强化管理,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通过医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门诊总人次9487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开展家庭医生网格化服务试点工作。组建由市一院医疗专家团队+家庭医生团队+社区网格团队的三级网格化服务团队25个,涵盖辖区14个社区居委会,开展以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的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服务,2024年,市一院下派专家280人次,开展社区巡诊120人次,家庭医生签约64420人,慢性病管理7734人次、高血压随访18671人次、糖尿病随访7913人次,上门诊疗75人次,上转患者65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率均达标。三、存在问题:1.信息化区域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院使用的his系统较老旧、操作繁琐,医联体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大多局限于内网,缺乏医院间的联系与共享。2.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1.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优势。加大政府信息建设投入,只有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系统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检验结果共享,实现信息系统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无缝对接,为提供连续性服务奠定基础。2.积极组织制定各项学习及培训方案,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资源共享,拓展门诊服务能力一是推进市一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外科、精神科等科室与秦都医院的精准对接,提高医院及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常见病、慢性病、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诊疗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二是加强门诊服务举措,从严从细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三是加大口腔科、康复科、中医科、外科科室投入,实现诊疗特色突出,疗效确切,具有一定辐射面的特色科室,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四是强化家庭医生网格化服务,推进健康服务下沉社区。五是完善市一院CT等大型设备、检验、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资源共享机制,方便患者就诊。(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补齐服务短板一是引进老年病、慢性病、中医、康复等学科带头人、退休专家、业务骨干等,发挥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拓展医院诊疗服务项目。二是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新入职人员到市一院进行业务轮训、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等多举措提升诊疗能力。三是薪酬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的薪酬结构,向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等倾斜,体现同工同酬、优绩优酬。四是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实行分类管理,按岗定酬。(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1、完善HIS系统、智慧医疗、心电远程诊断、影像远程诊断等,推进检查结果互认。2、探索在秦都医院专家门诊建立市一院服务延伸点,实现检查、检验、药品等上下互通。3、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平台,推进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四)多举措开展便民服务,增强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一是深化家庭医生网格化的主动服务与个性服务模式,增加对网格内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独居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服务频次和服务内容,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二是加强与市一院专家的精准对接,按时巡诊,落实专家,与社区的协作、沟通,灵活调整巡诊时间。依托社区微网格小切口的方式,进一步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三是持续加强辖区心电远程诊断网络及脑卒中哨点建设,探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急救网络建设,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早治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自2022年5月27日至2027年5月2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