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3 16:00
单位名称 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是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业务范围:管理市政务服务中心日常运营,开展中心信息化建设任务,制定业务运行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推进驻厅许可、审批项目标准化管理;受理有关投诉,实施效能监督。
住所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车雷街69号
法定代表人 杨银侠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
举办单位 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63万元 106.5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依据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党建红”引领,政务服务更亮。一是营造党建红氛围。设计渭南审批服务全新形象标识、服务标语及形象,在市政务大厅进行标准化、特色化应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整体形象。二是健全完善党组织体系。增补党总支、各支部书记、委员,理顺中心党总支管理架构,完成驻厅窗口单位12名党员组织关系划转。三是提升业务素养。先后赴武汉、银川、成都等地考察学习,落实窗口量化考核、企业增值服务等措施。四是开展述绩晒绩活动。32名窗口首席代表进行述绩汇报,以互学互鉴、工作交流强化实干实绩导向。各派驻单位领导通过述绩晒绩会,深入了解窗口运行情况,增强工作的联动性。(二)“政务蓝”提质,政务服务更暖。一是建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组建百人“渭您办”志愿服务队,全年帮办代办8575次,帮群众解决办事疑难问题112起,提供证照代领邮寄服务123次。二是拓展政策宣传形式。在公众号开设传声筒和指南帖栏目,征集发布信息50余篇;联合《环境热线》节目推出大厅窗口业务专题访谈5期,实现政务服务最新政策、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直达快享。三是坚持局长(主任)进大厅活动。目前进驻领导259人次,现场办结业务689件,收集意见6条,回访群众61人次,开展业务检查62次。四是深化政务服务“四进+”。在常态化开展“四进”活动的基础上,拓展食品安全、权益保护宣传等增值服务,增加学校、营区、园区等服务对象,全年共开展活动8次,现场咨询办理1620余件,服务群众5600余人次。(三)“强机制”增效,政务服务更优。一是坚持日常巡查机制。坚持每日不少于6次的纪律作风、办事服务、值班引导巡查,结合电子监察系统、领导带班督查、首席代表巡厅等多维度反馈情况,发现和整改问题42个。二是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完善首席代表授权任命书,健全窗口单位档案。开展驻厅单位走访调研活动10次,同步驻厅窗口业务办理、人员管理、服务质效等内容,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每周“红黑榜”对服务典型和问题窗口、个人进行公示,累计表扬先进176人次,亮相问题窗口和个人18次。持续跟踪办件23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0处。四是构建全流程企业服务机制。统筹服务企业资源,整合大厅功能布局,打造集导办、开办、审批、项目、自助服务五大功能的全新企业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增值化服务。(四)“重监督”固本,政务服务更快。一是建强服务监督队伍。邀请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各界代表观摩大厅运行和窗口办事,邀请省市有关部门进行业务检查指导,聘请效能监督员进行常态监督。二是延伸政务服务监督渠道。全年回访办事企业群众2200人次,回访满意率99.8%。与12345市民热线、环境热线有效联动,及时妥善处理有效投诉11条,投诉率同比呈下降趋势。三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效运行。开通线上线下双受理渠道,建立中心、窗口、派驻部门多维联动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复杂问题5件,回访满意率100%。四是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定点接待群众+体验办事流程+调研监督评议+宣传人大制度”四个核心功能,就驻站代表履职、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建议处理等形成工作机制。目前开展活动7次,现场督办建议5项,督促落实群众意见建议5条。二、取得社会效益2024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扣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年累计办件102万件,接待省内外各类检查调研、参观交流35批次,各窗口收到群众表扬信、锦旗63个,两个大厅运行平稳有序。其中打造企业服务大厅工作经验在《环球时报》上刊发、建立市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相关工作在《中国人大》上刊发,黑龙江省人大等单位到大厅实地调研学习。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由部门单位派驻,包含在编、临聘、企业员工等各种身份,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窗口人员考核和管理主体分离,窗口管理难度大。改进措施:对大厅人员结构、事项进驻、窗口设置等基本情况摸底调查,设置分区域、有功能、有特色的综合窗口,配备标准化的受理队伍,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提升我市政务服务水平。(二)“好差评”系统未全面落实。因“一网通办”系统使用率不高,评价器配备数量不足,导致企业群众对服务评价不能达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改进措施:配合局机关尽快实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硬件提升项目,规范配置评价设备。(三)排队叫号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目前大厅叫号信息未进行分区,叫号方式单一,叫号覆盖面和精准度不够,且有声叫号声音嘈杂,影响群众办事体验。改进措施:建议对接渭南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标准化事项库等系统,升级具备预约抽号、无声叫号、后台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叫号系统。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组织抓学习,建政治大厅。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党建工作与政务服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推进窗口联合党支部建设,规范“三会一课”和党组织活动开展。创新周晨会、微讲堂、首席代表会活动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形成学思想、学理论、学业务的良好氛围。(二)重监督提服务,建效能大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拓宽群众意见收集方式,增强监督合力。开展好办件回访、跟踪办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服务短板。完善“窗口无否决权”机制,规范投诉意见处置流程,重视办事矛盾化解,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三)拓功能造氛围,建书香大厅。以“凡登书屋”为载体,深化“全局阅读、浸润书香”活动,展示宣传渭南非遗文化,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讲好新时代渭南故事。适时开展读书分享、好书推荐等交流活动,强化阅读的吸引力、辐射力,增强政务服务的软实力。(四)转理念优设施,建服务大厅。提升大厅智能化水平,增设智能设备,提升大厅自助服务能力。丰富政务服务“四进”内容,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可办、上门能办、委托易办。打造“渭您办”帮办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政务蓝+志愿红”帮办代办作用,为特殊人群提供多元化服务。(五)正风纪树标杆,建清廉大厅。常态化开展星级服务标兵和星级服务窗口评选活动,做好局长(主任)进大厅工作,细化量化窗口人员管理考核,做好窗口工作人员监督、问效和考评工作。常态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清廉思想根基,持续擦亮为民服务清廉底色。(六)弘法治严审批,建法治大厅。建立设区的市立法联系点、地方性法规宣传点。对窗口单位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开展窗口单位微讲堂讲法学法活动,依托“四进”活动开展法治宣传。加强对窗口办事指南、办事过程和审批结果的法治审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