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澄城县应急管理技术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落实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部署措施。负责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建立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平台对接。 | |
住所 |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西大街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雷王鹏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澄城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澄城县应急管理技术保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技术保障在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对上,中心积极作为,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研发并应用针对性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地震及火灾情况。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宝贵时间。(二)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中心协同专业部门,开展灾害隐患排查与评估。绘制详细的灾害风险地图,明确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等级,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灾害防范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心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搭建起涵盖监测预警、资源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密切联系,实现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和协同分析,大大提升了灾害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同时,规范灾情报告流程,明确报告内容、格式和时限要求,确保灾情信息能够迅速上传下达,为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四)积极构建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为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应急救援力量的高效调配,中心大力推进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组织护林员进行业务宣传,提高他们的火源管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五)扎实开展火灾工作一是根据各级会议精神,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指示,适时对全县森林防火工作作出部署。二是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抓好护林防火法律、法规下乡。发放《森林防火条例》宣传单,确保宣传范围达到100%。三是重点时期加强部署。就节假日、“两会”期间、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护林防火工作做了明确要求,认真落实野外火源管理各项规定,及时要求各镇办组织护林人员进入林区巡护检查,积极做好火灾预防和火情先期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护林防火各项工作责任,明确各护林防火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护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原则。(六)不断夯实地震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震情跟踪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制定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对震情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进行部署。二是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利用防灾减灾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全县师生生命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完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标志,落实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确保全系统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与上级部门通讯畅通,随时应对突发地震,做好警钟长鸣有备无患。三是深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覆盖、大力度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舆论氛围。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公众安全意识大幅提升。通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地震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群众掌握了更多应急技能,面对灾害不再手足无措。社会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心严密的隐患排查、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让民众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安心。二是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灾害信息,让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后,群众的安全意识显著提高,社区自发组织应急演练增多。在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作用下,与多部门协同作战,提高了救援效率,社会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三是提前发现并处置安全生产隐患,避免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在自然灾害防范方面,准确的预警使企业和农户能够提前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农作物受灾面积和企业财产损失,保障了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专业人员匮乏,导致部分工作推进受限。2.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整合不充分的问题。3.部分监测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管理需求。(二)改进措施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派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新兴技术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中心。2.优化数据整合工作。成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小组,深入调研各数据特点,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数据清洗和转换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3.推进监测设备升级改造。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合理安排资金,逐步淘汰老化、落后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在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中,我们将聚焦多个关键方向发力。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大技术投入与数据整合,借助上级部门的先进做法,实现对灾害趋势的精准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拓展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覆盖范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更多专业且高效的社会救援力量纳入体系,形成强大合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应急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与联合演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携手提升区域应急技术保障水平。此外,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互动体验活动等,提高全社会的应急防范意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