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03 14:42
单位名称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农业综合执法,促进农业发展。负责辖区兽医兽药、生猪屠宰、动物检疫、种子、化肥、饲料(饲料添加剂)、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植物检疫、渔业等领域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
住所 杨陵区环城西路建材市场北(原畜牧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申增伟
开办资金 25.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88万元 22.03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今年以来,为加大农资市场管理力度,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种子、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关口,开展为期一月的杨凌“202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暨“2024年利剑护农保春耕”活动。我区共有农药生产企业3家,农药经营门店45家。种子持证企业27家(其中主要农作物12家,分别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9家;区级持证企业(非主要农作物)15家),种子经营门店27家。为全面整顿全区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种子、农药生产企业及经营门店,对其生产经营资质、进销货台账、种子农药安全质量等全面排查,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违禁农资及无证经营行为,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强制下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检查种子、农药经营主体150余家次。2.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加强重点水域渔政执法监管。今年,渭河非法捕鱼问题时有发生,我队多次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和劝赶,强化夜间巡查频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累计收缴地笼和粘网等非法渔具6套,无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3.维护群众利益,加大种子、农药抽检力度。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防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确保全区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种子、农药抽检的相关工作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农药、种子质量抽检活动。全年共抽检7个玉米样品、6个小麦样品、5个农药样品,经相关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全部合格,为“供好种、供良种”提供了保障,为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4.严格市场准入,实行种子备案登记管理制度。凡进入我区经营的种子,严格实行备案制度,未备案的种子禁止进店销售,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安排熟悉备案系统的执法人员走访经营门店,上门指导网上操作备案系统,指定专人负责备案审核系统终端,确保上传数据能及时通过并反馈给经营门店,有效规范门店经营行为。今年共有39家种子经营主体进行备案,主备案主要农作物品种275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16个。5.规范程序,提高办理信访案件质量。狠抓信访投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三项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做到每起案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案件办理合法合规。对于上级转办协查、信访投诉等线索,做到认真受理、及时办理、按时回复,努力做到接待受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2024年累计办理案件6起,其中:种子类4起、兽药类2起,罚没62370元,全部通过财政局非税收财政专户上缴国库。办理办结并回复各类农资领域信访投诉及协查线索办结47起。2024年上半年办理的陕西隆丰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种子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案在全省案卷评查中入选全省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该案卷做为优秀案卷被推送农业农村部。6.严格监控,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严格按照转基因生物安全控制条件,配合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省种子管理总站,深入西农大杨凌转基因实验示范基地、先正达种业公司开展检查巡查,督促和指导基地做好大豆中间实验转基因安全核查。年初组织人员对辖区6家企业及西农大南繁育种基地的生长期玉米利用快速检测试纸进行了抽样快速检测,未发现有转基因成分。7.强化管理,提升执法人员和经营人员素质。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素质提升。不定期组织全队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共计学习培训3余场次;积极组织2名执法骨干参加省厅在咸阳的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二是提升经营人员素质。组织召开农资经营门店及企业负责人培训2次,重点讲解涉农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以案说法,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危害,提升经营人员的守法意识和素质,从而引导经营主体诚信守法经营。8.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日期以及镇村集市,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群众识假辨假意识、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醒广大农户购买农资产品要选择正规商店,注意查看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索要销售凭证;同时畅通12345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举报投诉,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活动共发放如何识别假劣种子、农资等宣传单1000余份,种子法读本300余册。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违禁农资及无证经营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强制下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检查种子、农药经营主体150余家次。狠抓信访投诉,对驻区6家企业的违法经营行立案查处,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监管效能,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维护了群众利益,规范了农资经营秩序,从而使农资经营者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2.经济效益。全年共抽检7个玉米样品、6个小麦样品、5个农药样品,对辖区6家企业及西农大南繁育种基地的生长期玉米进行监测,经监测全部合格,为“供好种、供良种”提供了保障,为农民增收、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共办理并处理回复信访投诉及协查线索47起;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起,其中:种子类4起、兽药类2起,共罚没6.24万元,全部通过财政局非税收财政专户上缴国库;累计收缴地笼和粘网等非法渔具6套。三、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今年,在全体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由于执法业务的增大和政务平台要求办结的时间紧,导致执法工作人员任务量大,压力大;二是执法队目前在编在岗人员严重不足;三是现有执法人员中法律专业人员较少,人员法律素养偏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执法效率。2025年,我队将针对以上问题做如下整改: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各类案件办理流程和职工岗位职责,尤其针对信访投诉和移交转办案件,严格审查接收,明确办理时限,确保落到实处。二是继续积极同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协调沟通,通过公开招聘或人员划转等方式扩充执法队伍,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运转。三是增强执法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重点从法律文书制作、法条运用、证据收集、事实查明等法律实务方面着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战教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聘请专家学者或律师进行法律文书和实务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执法人员办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使其成为办案的行家里手。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我队将狠抓以下工作:1.继续强化领导,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与农资经营主体签订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书和转基因安全承诺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规范经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现代农业生产安全。2.健全案件办理相关制度,规范信访投诉等办理流程,确保每一个投诉举报都能严格按照流程和时间节点办理,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3.继续加大农资宣传培训力度。在重大节点、重要节日以及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普法宣传,让农资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4.继续加大渔政执法监管力度,针对渭河网鱼等非法捕鱼行为屡禁不止问题,将积极探索有效方式,不仅组织巡查执法,同时积极与周至县农业农村局进行沟通交涉,通过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宣传普法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进入河道捕鱼的行为,从而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