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抓好渔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兴渔水平。我县在实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科技兴渔,强化提高科技为渔业生产的贡献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科技下乡、产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渔业科技培训。2024年渔业产业培训采取派出去专业学习培训、组织邀请专家举办培训会、生产实地现场培训的方式共举办、参加渔业培训班9批次、412人次。发放渔业科技资料10000余份,水产创业培训教材527套,各类养殖及政策法律等资料15000份。(二)抓产业养殖结构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一是着力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加大名特优品种放养比例。结合市场需求和水域特点,在苗种投放中积极引导养殖户在确保健康养殖的同时,加大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新引进了“斑点叉尾鮰、黄颡鱼、松浦镜鲤、中科3号和5号鲫鱼、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养殖品种。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水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力度。在渔业结构调整方面,新发展和提升改造高标准设施渔业建设基地3处11.5亩。为持续巩固和发展我县渔业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三)严格质量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县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大了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一是加强了苗种质量安全监管。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全县3家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了逐一登记审核,对技术档案资料、生产记录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是加强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发放投入品宣传资料《违禁药物清单》、《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2号》、稻渔综合种养政策解答及技术手册等资料1万余份;另外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开展渔资打假行动,对全县渔药、渔饲料等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进一步净化了渔药市场;三是加强了生产过程安全监管。利用科技培训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水产品健康养殖,不断规范和完善水产养殖“五项制度、两项登记”,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四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全年在全县范围内抽检样品48个,全部为合格。通过四个环节的有效监管,使水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四)提高思想认识和站位,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和养护。积极配合农业执法大队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和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把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作为“扫黑除恶斗争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一是采取“广宣传、勤检查、重整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发动群众共同打击制止渔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对电鱼、毒鱼、炸鱼及地笼密眼网捞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坚决查处,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巡查。(五)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今年以来我县抢抓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和社会投资水产业发展热情持续高涨的难得机遇,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国家项目申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一手抓招商引资,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企业参与水产业建设和发展。我县并对水产项目进行了长、中、短三期规划,确定了重点项目,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以我县渔业规划为指导,大力扶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途径的争取社会资金及民间资本参与水产业建设和发展,大力扶持水产养殖的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水产项目的建设,为全县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我县按照上级的要求的总体安排,积极开展渔业绿色发展健康年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发展陆基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特色水产养殖等渔业养殖模式。全县绿色健康养殖总面积达到9500亩。从设施渔业、大鲵人工养殖、池塘健康养殖等方面着手,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7处,面积1600亩。2.积极开展渔业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企业“汉中良田万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温泉镇实施的勉县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及小龙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700万元进行了试产试养,首批养殖面积320亩,6月份已上市销售,小龙虾个头大、品质高,产量15吨左右,产品销售至西安反响良好;8月份,在褒城镇邹寨村试养小龙虾30亩,以每斤55—62元的价格通过飞机航运销往南京,效益良好;近期勉县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及小龙虾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拟投资2000万元,建设小龙虾仓储分拣、冷链物流体系及加工厂。同时8月份河南渔美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县签约勉县南美白对虾陆基循环水智慧养殖项目,拟投资5000万元在在勉县新街子镇杜寨村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场1处,预计年产南美白对虾50万斤,年产值1500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3.加大大鲵产业链延伸,探索和开展大鲵深加工。勉县宏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娃娃鱼行业十余载,在勉县同沟寺镇柳坝村建设大鲵良种繁殖场一处,占地2000㎡,培育良种大鲵1000尾,年产优质种苗10万尾左右,在新街子镇三合村七组自建3000㎡大鲵养殖场,年养殖商品大鲵10万余尾,年销售大鲵150万斤,年销售额达2000万以上。2024年同时注册汉中臻鲵优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勉县大鲵精深加工生产线,解决全县120户娃娃鱼养殖户销售难题,打造“臻鲵优品”水产品品牌。项目总占地1300㎡,其中大鲵产品加工厂房1000㎡,厂房内建设大鲵暂养池200㎡、净化车间450㎡、速冻库150m³、冷冻库300m³,购置安装生产质检设备、全自动生产线1条及配套设施,主要加工产品(娃娃鱼分割产品)有大鲵柳片、大鲵柳段、大鲵尾片、大鲵鱼块、大鲵头、鱼排、大鲵掌、大鲵尾等,年销售大鲵200万斤以上年产值5000万。可提供50余个固定务工岗位,有效带动我县大鲵产品产销一体化。4.积极培育示范标兵,以点促面成效显著。为了抓好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推广,我们选准一些有意愿、懂业务的企业作为全县渔业发展示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不仅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积极的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既取得了自身的良好发展,又带动了本村的经济,更为全县、全市、全省树立了示范样板,培育渔业示范企业28个,培育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基地8个、特色渔业基地5个、千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村2个、稻渔综合种养百亩示范基地6个,为今后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培育了优秀的基层基础力量。(二)经济效益:2024年,全县渔业总面积25196亩(其中,塘库绿色健康养殖9500亩、稻渔综合种养15696亩),全县水产品年总产量达到10381吨,渔业生产总产值70163万元。发展大鲵特色养殖3320户,年繁殖大鲵幼苗470万尾,商品大鲵存栏3300吨。水产养殖总体位居全市前列。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单一,产业化品牌有待一步提升,渔业总体效能有待于提高。2、改进措施一是积极抓好渔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兴渔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兴渔水平,重点抓科技兴渔,强化提高科技为渔业生产的贡献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技下乡、产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渔业科技培训,以此提高整体渔业水平。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我县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渔业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实际,科学制定设施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三是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引进培育基础实、市场大、实力强、带动广的综合性企业,打造一批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于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链经营主体。加强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爱农业、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保障高质量产品供应,提高企业市场主导能力。四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提升品牌策划创意水平。结合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将稻渔米产品、文化融入相关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品牌。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品牌,助推渔业产业实现聚势共赢。四、2025年工作打算2025年我们持续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发展方针,全面推进现代高质量渔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不断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养殖、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渔业生产转型升级,确保我县的渔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25年发展目标为渔业绿色健康养殖面积9500亩,渔业总产量10000吨,渔业产值68000万元。同时计划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环境治理: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渔业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严格控制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资源养护: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包括增殖放流等活动,增加水域中的鱼类资源量,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严格落实相关的禁渔政策,配合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执法监管,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二)渔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技术创新:加大对渔业科技的投入,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渔业技术创新研究,如新型养殖模式、疾病防控技术、饲料研发等,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渔业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渔民,为渔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渔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结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开发渔业旅游项目,增加渔业的综合效益;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水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市场拓展: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勉县渔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