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3 10:45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提供保障和社会救济。辖区城乡低保资金的预决算;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的分配与管理;灾民的转移安置等社会救济工作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人民西路社区服务中心三楼
法定代表人 张涛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6万元 4.46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落实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政策,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及其他兜底保障政策的,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低保对象:现在册低保对象1268户2228人,较上年同期1127户2058人分别增长了12.5%、8.3%;全年累计发放2714.6万元,较上年2155.6万元增长25.9%。一年来全区累计新增低保对象268户414人,其中138人为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2)特困人员:现在册特困人员101人,较上年度74人增加了36.5%,全年为特困人员累计发放供养金、电价补贴、护理费和代养金等各项资金共计270.9万元,较上年全年发放资金184.25万元增加47%。一年来累计新增特困供养对象32人,其中14人为低保转特困。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1、不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力度。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各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社区(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通过举办多次培训会和重点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高了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规范了各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为我区社会救助事业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2、开展低保、低保边缘复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等救助对象管理工作,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4月底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对象复核工作。各街办、村(社区)通过入户走访、邻里访问等方式对我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收入、财产、家庭成员变化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实,现走访量已过半。同时,按照“谁经办、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对家庭收入明显超过低保标准的对象转入低保边缘或停止其享受低保待遇,将真正困难的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3、开展风险人群排查。认真落实市民政局关于转发《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指标(第二版)的通知》要求,合理开展风险人群预警;充分发挥“铁脚板摸排”作用,及时核实预警信息,并落实相应救助政策,一年来,全区共开展日常走访排查120次,排查人数2450人,620人纳入相应保障;全面完成低收入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发布的核查任务,全量上传核查和救助帮扶结果且上传信息完整、准确,一年来,开展核查6次,共核查435人,114人纳入相应保障。4、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集中整治。部署社会救助领域集中整治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制定《2024年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全区民政系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督导检查的通知》《咸阳市秦都区民政局关于印发整治社会救助领域“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整治内容,将任务具体化,工作细化到点、责任到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4月份,我局通过查看监控系统、档案资料、实地走访入户等方式,聚焦社会救助领域整治重点内容,逐条对照检查,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旨在进一步解决群众在社会救助方面的急难愁盼和制约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实施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通过对街办督导检查发现问题19条,目前均已整改到位。5、发挥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精准核对作用。实现省市区核对系统网络互联互通,省市两级建立的两项系统目前可核对的项目主要包括婚姻关系、户籍、残疾人、公积金、企业法人、两证开业信息、五证财务负责人、民政认定救助信息、殡葬、法院案件等25项内容,其中金融和车辆核对需要和省市核对中心对接,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核对。辖区十个街办均通过陕西省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开展核对;对信息核对反馈数据据实进行调查,并做好信息保密工作;按要求填报民政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管理平台,每月按时完成填报;一年来,共核对新增低保户、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共1963人次,复核在册对象4090人次,人工核对金融及车辆2627人次。6、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积极转发《咸阳市民政局关于转发<陕西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省城市社区推广西安市碑林区“融救联助”经验做法的通知>的通知》,将人办列为“融救联助”试点街办,该办以“城市社区合伙人”机制为抓手,通过建档案、分类别、拓渠道、精服务、融资源、抓项目等工作措施,对社区重点服务对象深化实施精细化服务,从单纯社会救助向多层次“融救联助”转变,从纯公益向“公益+市场”转变,从政府财政“输血”向社区赋能“造血”转变。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建立社会救助政策宣传长效机制。针对部分保障对象因自身年龄偏大、理解能力偏低等原因对自己所享受的救助政策及救助金额并不清楚等情况。2、化解社会救助领域信访矛盾。按照市民政局《咸阳市社会救助信访事项核查处置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对部、省、市级转办的有关信访事项及时规范办理,一年来,共登记受理4件,均已处置到位,较去年信访量下降1件。四、改进措施1、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政策知晓率。我们及时为全区在册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印制民政服务对象政策明白卡,委托街办、社区将明白卡安装上墙,进一步提高保障对象政策知晓率。2、加强政策宣传,降低社会救助信访案件的投诉。安排专人限时办结信访案件,办结后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确认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督促各街办相关人员于每月月初将低保等社会救助应发资金录入一卡通系统,并认真审核相关数据及时报送财务室,保证各类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至对象账户中。2、持续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力度。当前,部分街办还存在民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现象,因此,对全区民政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政策培训迫在眉睫,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努力提升全区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加大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2025年,计划将政策宣传重点放在我区农村地区,深入开展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聚焦“一老一小”群体,聚焦因病、因教育等刚性支出过大的家庭,扩大辖区群众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4、大力发展服务类救助。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低保等救助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