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岐山县> 岐山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岐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岐山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岐山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岐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岐山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3 10:26
单位名称 岐山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岐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岐山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防治畜禽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动物疫病预防、疫情测报、动物卫生监督、畜牧技术推广和体系指导。
住所 岐山县凤西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李建峰
开办资金 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岐山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3.73万元 67.3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支持星宝之源、京宝康鑫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常安顺、富祥2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指导家禽产业链强链延链,引导大成禽业、茹氏禽业、塬林香等蛋鸡产业扩大生产,做好技术指导及政策扶持。2.全力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工作。积极开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验收,编制《岐山县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指导养殖场规范使用粪污处理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6%,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率达到98%以上。3.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养殖场、奶站安全生产检查,建立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列入畜产品安全监管名录的80个规模养殖场全覆盖,督促养殖场严格执行兽药禁用期、休药期规定。全年共抽检生鲜乳10批次,肉、蛋246批次,全部检测合格。4.畜牧业统计信息监测工作。全年完成10个生猪监测村,4个奶牛监测场及17项价格监测的省级和部级任务,完成30个生猪监测场的监测任务,同时完成省级生猪、奶牛调研任务,保证了全年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5.规范化开展畜牧业管理和产业统计工作。参与《岐山县畜牧产业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编制,开展畜牧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大气污染和燃煤锅炉调查摸底,为畜牧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指导做好青贮饲料生产工作。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多次举办培训会,印发宣传资料300余份。全县共青贮玉米秸秆9.8万吨,其中带棒青贮8.9万吨。7.做好农民培训工作。配合县科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认真调查农民需求,积极准备授课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完成培训任务,先后在益店镇、枣林镇、蔡家坡镇开展集中培训30个学时,培训农民120多人。8.深化技术服务。围绕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入园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特聘农技员力量,建立包场包户工作机制,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下沉一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年开展技术服务1150人次。(二)全面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1.完成春秋两季防疫工作。今年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病种的应免密度、挂标率、建档率均达到100%,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农业部部颁标准,全面完成电子档案录入任务。2.持续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依据非洲猪瘟无疫苗可用的特点,我们不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对30头以上的养殖场实行镇村人员包联,30头以下的散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村级防疫员动态监管。全县共排查养殖场41场次,排查生猪1.5万头次,两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共排查生猪3.97万头,均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和可疑病例;两个屠宰企业均按要求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共检测血样1253份,全部为阴性;全县网络备案生猪运输车42辆。3.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落实。以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大力宣传、全面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指导《宝鸡智慧畜牧业大数据云平台》网上申报。年内,审定上报参与强制疫苗“先打后补”政策养殖场23个。4.抓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坚持“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日常监测检测预警,重点开展了布病、结核病日常监测净化和狂犬病等病种的日常免疫注射工作。全县布病检测5460头(只),其中场户自检4866头(只),委托第三方检测126头(只),送县畜牧站检测468头(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县设置13个免疫注射点,对有主犬进行了全面免疫,共免疫有主犬1953只。5.完成动物免疫效果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监测工作要求,加强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监测,完成猪瘟、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抗体检测工作任务,共采集猪、牛、羊、鸡血清1955份,口蹄疫检测835份、猪瘟检测320份、小反刍兽疫检测100份、禽流感检测400份、新城疫检测300份,经过检测,免疫抗体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向省市送检畜禽样品1250份,全面完成监测送检工作任务。(三)扎实开展动物检疫监管工作1.开展产地检疫工作。逐步完善了以畜禽标识、免疫档案管理为基础,以疫病监测和实验室检验为科学依据的产地检疫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养殖场户动物检疫申报责任,严格落实生猪产地检疫工作“五不出证”制度,明确岗位人员产地检疫的范围、检疫时限,坚决禁止无检疫申报就实施检疫的行为。全县产地检疫共检疫生猪15.9万头,禽125.3万羽,牛羊461头。2.开展屠宰检疫工作。全县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均由所在地兽医站派驻官方兽医驻场开展屠宰检疫工作,严把入场关,对屠宰动物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等有关规定进行同步检疫,监督屠宰企业做好“瘦肉精”自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坚决杜绝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屠宰场检疫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共屠宰检疫生猪3.97万头,“瘦肉精”官方兽医抽检321份,屠宰企业自检1258份,经检测无阳性样品。检出病害肉3240公斤、摘除三腺972公斤,均按要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3.强化畜禽跨省调运监管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产地检疫规程》,严格跨省调运检疫程序,严把监管关口,全年共跨省调运肉鸡17.6万羽。4.严把证件审查关。规范《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证件审核工作,年内先后对新办的2个养殖场进行了防疫条件现场审核,并对12个养殖场开展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年度年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力推进万头生猪、家禽产业链强链延链,切实保障养殖场户养殖效益,全县现有大型自繁自养场5个,大型家禽养殖场9个,家禽产业位列全市第一。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病种的应免密度、挂标率、建档率均达到100%,抗体水平合格率达到农业部部颁标准,全县清净无疫。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工作,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2024年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评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被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评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能力不足。县级兽医实验室未完成续展考核,实验室现有检测设施设备陈旧,已无法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需要。(二)改进措施积极争取完成兽医实验室续展考核,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检测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疫病监测预警职能,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设施畜牧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增加牛羊母畜存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二)加强动物免疫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兽共患病的监测预警和春秋防疫免疫效果评价工作,持续抓好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政策的落实,保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持续开展动物检疫监管、养殖场、奶站养殖、投入品等监管,强化监测预警等能力,确保养殖环节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规范化管理,扎实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服务,提高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3月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目标责任考核良好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2024年3月被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评为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3.2024年4月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评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