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安全监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及指导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劳动北路2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永寿 | |
开办资金 | 136.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7.04万元 | 179.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安全监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规范操作,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相关工作要求,多举措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年受理补贴申请1072份,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7.35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098台套,受益农户996户,兑付率达100%。实施报废更新补贴4台,补贴资金5.11万元。(二)加大扶持,不断提升农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覆盖全域、服务全程、机制灵活、效益明显、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2024年,指导南郑区吉丰农机服务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市级“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并被命名授牌。全区目前共建成市级A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进一步发挥了农事服务中心功能和效益,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好地助推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加强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一是在农业生产重要时节,抽调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技术指导;二是制定“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和处置机具供需失衡、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情况;三是设立跨区机收作业服务接待站,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600余台,向机手告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为农机化生产提供良好作业环境。“春耕备耕”“三夏”“三秋”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2万余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6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58.65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93.2%。(四)强化监管,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一是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采取送检下乡、集中检验与个人预约检验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全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参加集中检验。全年累计共检验合格拖拉机、收割机共计295台。农业机械驾驶证初次申领9本,期满换证44人;二是积极配合汉中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南郑大队执法人员,开展拖拉机无牌行驶、农机驾驶人员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隐患排查专项工作,并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完成整改,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五)认真组织,开展粮油机收损失监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围绕“提质增效、减损增产”主题,发放《油菜、小麦机收获减损知识要点》《水稻机收获减损知识要点》宣传资料1100余份、召开技术培训会3场次;二是组织技能培训,提升作业质量。通过组织现场会、田间实地监测等形式,加强机收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三是开展比武竞赛,推动工作落实。重点围绕小麦、油菜、水稻主要粮油作物,在全区建立水稻机收减损跟踪监测点9个,开展小麦、油菜机收作业大比武1次,实现以赛促训,引导农机手按标准规范作业。(六)扎实工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强化科技服务保障,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一是抓好示范片建设。在平川重点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开展秸秆机械收获、粉碎还田、旋耕灭茬、秸秆堆腐、免耕栽培等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夏季,全区建立集中堆放点358个,收储转运秸秆330吨;二是抓好农机具示范推广。“三夏”“三秋”期间,全区新发展农机大户26户,新增秸秆综合利用机具26台套;三是着力培育产业。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机械化生产、加工、转化和各类社会化服务为手段,鼓励发展秸秆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黄官镇、濂水镇、两河镇为重点区域,发展草帘编织大户,年加工草制品2000余万件,产值4000万元;四是积极引进企业。陕西三牧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在阳春镇、新集镇建立秸秆收储、加工、转运点,预计年利用秸秆4万吨。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落实,2024年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1098台套,受益农户996户,共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7.35万元,兑付率100%。2.通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共建成市级A类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3.通过加强农机化技术服务、开展粮油机收减损监测、新型农机具示范推广、设立跨区机收服务接待站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通过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全区农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二)经济效益: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6万千瓦,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机装备能力及社会化服务能力,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1.86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受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权限和手段制约,农机检验率下降,未经检验合格的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现象增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二)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工作,配合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区交警大队常态化开展农机安全联合执法工作,促进提升农机检验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成果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及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农机化惠农补贴政策。(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四)稳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扎实提升农机化生产安全保障能力。(六)着力强化干部职工作风能力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