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从事文艺表演等相关业务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北一路文化影视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赵红 | |
开办资金 | 2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5.6万元 | 7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2024年新编排舞蹈节目《朱鹮》《陌上鹅黄暖》《袖舞丹青》、男子群舞《建设者》、原创歌曲合唱《逐梦》。完成了《藤飞山乡》广播剧的制作,并在“南郑发布”“戏曲汉调桄桄”等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汉调桄桄现代剧《汉山魂》剧目改为《何挺颖》二度创作打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该剧获得陕西省2024年重大文化精品创作资助项目。现代剧《前夫说媒》入选陕西省2023年-2025年重点舞台创作库。(二)春节期间在汉中东关里、南郑区进行了“非遗民俗闹新春·汉风古韵中国年”惠民演出;正月十五在协税、褒河参与了社火游街;配合市文旅局“2024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西安推介会演出及参加天水、上海、成都、汉中飞机场、汉中高铁站旅游推介活动。配合区文旅局、汉中融媒体等各大媒体拍摄了油菜花节宣传片;参加了南郑区“书香南郑·全民阅读”文艺节目展演;参加了“汉中市南郑区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第31届科技之春宣传月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演出;汉调桄桄户外小剧场“驻场”公益演出项目入选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南郑区城关小学汉调桄桄戏曲社团参加了“与梦飞翔乡村学校少年宫音乐展演示范活动”,并赴西安参加了“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展演活动”,参演作品《汉调流韵》备受好评。(三)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公益演出。先后在洋县、城固、南郑、勉县、略阳、佛坪、宁强、镇巴、西乡进行了汉调桄桄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和汉中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文化惠民演出。(四)青年演员李雅芝、王乙妃参加了央视戏曲频道春晚节目《天下客栈》的录制;青年演员古欣参加了央视《星光大道》《开门大吉》的节目录制;折子戏《游西湖·杀裴》参加了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并荣获“优秀剧目奖”,青年演员王乙妃获评“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才”荣誉称号;折子戏《表花》《扈家庄》参加了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青年演员李雅芝获评“表演艺术传承新星”荣誉称号;折子戏《表花》参加了“陕西省戏曲行当大赛暨濒危剧种展演”专场演出及“陕西省2024年乡村“村晚”暨“如诗如画美家园·西沟村春节晚会”演出。舞蹈《袖舞丹青》《建设者》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陕西省职工文艺调演暨舞蹈决赛”并荣获舞蹈类二等奖;受陕西省文化馆邀请,选派4位青年演员参加“大地欢歌·舞动三秦”陕西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省级成果展示暨陕西省广场舞大赛,参演的《我是唐“潮”人》荣获一等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全年文化惠民演出162场,惠及汉中市九县两区百姓近10万人;非遗进校园培训和演出活动开展100余次。演出活动一方面扩大了汉调桄桄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充分发挥非遗项目的自身作用,让“非遗”焕发生机。(二)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参与旅游推介、进景区演出等形式实现演出收入10万元。一方面扩大我区对外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演出吸引游客从而促进我区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助力,为旅游增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汉调桄桄技艺传承缺乏系统整理,优秀演员逐渐流失、传承人老龄化。2.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二)改进措施1.强化非遗保护意识,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开辟特殊人才引进通道,引进高层次戏曲编剧、导演等人才。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及考核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汉调桄桄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加强与高校、艺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邀请省级院团打造精品折子戏,进行舞美、道具、化妆、头帽方面的专业提升培训,共同培养汉调桄桄专业人才。2.进一步加强网络媒体的宣传,利用抖音室内直播基地和湿地公园室外驻场演出基地,制作和发布汉调桄桄的短视频、音频等内容,创作更多创新节目,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和了解。继续做好“汉调桄桄”公众号及视频号的更新及维护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戏曲方面:1.完成汉调桄桄新剧目《前夫说媒》的创作工作,预计2025年5月首演;完成汉调桄桄新编历史剧目《汉山魂》的二度创作剧目《何挺颖》的创作工作,预计7月进场排练;恢复汉调桄桄经典传统本戏《游西湖》。2.完成省、市惠民演出任务及100场汉调桄桄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及线上展播、展演活动;按照区文旅局安排配合各镇(街道)举办“农民舞台”“文化集市”等文化活动。3.继续做好戏曲汉调桄桄进景区、进校园传习基地的传承工作,打造“汉调桄桄”传习基地;继续开展“汉调桄桄”进校园社团服务课,预计在全市范围内再建立3-5个社团;持续做好汉调桄桄户外小剧场“驻场”公益演出项目,打造好“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二)演出方面:1.配合区2025年春节文艺演出节目编排及演出任务;新创作舞蹈作品不少于6件。2.积极参与各类演出和交流活动,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戏曲知识分享会、戏剧沙龙等,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展示汉调桄桄的独特魅力。3.对新演出的剧目把好政治观、质量关,提高年轻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确保政治方向正确。(三)非遗方面:开展汉调桄桄老戏收集和老剧本、旧曲谱保护整理工作,对老剧本手稿进行电子化储存;编辑“汉调桄桄”音乐板式汇编,“汉调桄桄”剧本集,收录老艺人唱段,制作“汉调桄桄”精品折子戏视频;配合“知识产权网”开展汉调桄桄网页宣传。(四)宣传方面:1.继续做好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的上传工作,上传活动信息数量不少于30条;在陕西文旅之声平台上传数字音频数量不少于10个,数字音频专辑数量不少于1个。2.完成省委宣传部项目“汉调桄桄IP与文创产品”的打造工作,加大文创产品的创新力度,制作出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提高汉调桄桄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