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宜君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03 09:57
单位名称 宜君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助学金管理,资助政策宣传,其他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宜君县宜阳北街37号
法定代表人 胡晓筠
开办资金 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1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政策宣传,提升资助政策知晓率。加强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设点宣传,发放彩页、开展诚信贷款签名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群众和师生对教育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举办了“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服务贫困学子”校园大型咨询等活动,对2024年新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广泛宣传资助和生源地贷款政策。另外,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常态化深入各乡镇借摸底排查,走访各乡镇的贫困学生家庭,向贫困家庭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二)坚持精准资助,推动学生资助提质扩面。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应助尽助”。让“惠民生、暖民心”的保障底线兜牢兜实,充分发挥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重要作用,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经济保障,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秉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工作原则,紧密结合,多措并举,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并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落实到位。(三)优化工作流程,保障生源地助学贷款服务便民利民。按照“应贷尽贷、应助尽助”原则,不断创新模式、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严格申请资料审核筛选,确保满足真正需要的学生贷款需求;健全与家庭、学生、学校联系制度,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QQ群,畅通信息,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变化及本息回收信息。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截止2024年底,学前至高中阶段共计学生7525人次,其中享受困难生活补助3187人次,资助资金310.75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729人次,补助金额189.54万元;发放高中助学金246人次,金额50.675万元;中高职建档立卡一次性补助9人,人均3000元,补助金额2.7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87人,资助金额29.4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资助15人,资助标准省内500元/人,省外1000元/人,共计0.85万元。2024年高校毕业生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共4人,补偿代偿学费共计8.6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共资助困难教师11人,资助资金共计11万元。全年共为994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约1102万元,签订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约938份,贷款总金额约1094万元。累计发放贷款学生约6227人,合同15458笔,金额约10878万元。全力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息催收工作,11月至12月底,通过短信告知、电话催缴、上门催收等方式,实收2024年度本金约47万元,实收到期本金约5万元,实收逾期本金约0.6万元。其余贷款学生均按还款时限足额结清还款金额。一年来各项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压力,促进了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提升人口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存在问题一是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因我中心人员不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资助工作宣传还不到位,不能深入每家每户,部分家长对助学贷款政策不掌握。二是资助中心人员队伍还需加强。中心工作人员编制少,但承担的工作任务繁杂,包括政策宣传、对象认定及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多项工作,工作开展业务有难度、效率低。三是资助项目数量无法满足申报需求。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一般家庭孩子暂时不能享受资助。四是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业务培训少,与不断更新的资助政策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严重脱节。工作人员长期得不到新知识、新技能的补充,在处理复杂业务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四、改进措施1、继续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及时进行详细介绍资助政策。定期组长工作人员深入每家每户在线解答疑问。与村委会、社区合作,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咨询点宣传资助政策信息,发放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工作的局面。2、与相关部门共享数据,准确了解学生家庭收入等信息,对申请资助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入户逐一调查,避免虚假信息,做好贫困学生认定工作。3、建立健全资助工作全过程监督机制,加强对资助对象认定、资金使用、发放流程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接受社会监督,公开资助政策、资助对象、资金使用等信息,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对举报问题及时核实处理。4、优化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流程,鼓励往届大学生远程续贷,减少资料书面审核压力;简化应届大学生申请贷款资料及环节,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5、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开展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业务效率。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努力争取资助名额,使得每位莘莘学子都能享受资助。五、2025年工作打算(一)及时做好数据的更新。继续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情,需要随时注意数据的更新。(二)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严格按照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实施方案的程序,确定资助对象。规范建立资助档案,将资助申请表、贫困证明、公示材料、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年度建档备查,确保资助信息真实、可靠。(三)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诚信承诺。贷款学生资格认定后,除在网上签订承诺书外,要求学生书面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诚信承诺书。对按时还本付息做出承诺,并告知违约责任,进一步明确贷款学生、共同借款人的责任和义务,强化诚信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