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技术推广;林业推广项目实施监督管理;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区管理;林业技术推广活动监督管理与指导;林业技术人员培训;林业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 | |
住所 | 咸阳市沈兴南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维 | |
开办资金 | 34.7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78万元 | 3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工作完成情况:(一)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产业工作1.示范点建设。2024年,我市建成科技示范点27个,占省下达计划任务22个的123%。其中困难立地生态修复示范点2个,抗旱造林示范点8个,退化林修复示范点1个,花椒提质增效科技示范点7个,石榴提质增效示范点1个,大榛子提质增效技术示范点1个,猕猴桃提质增效技术示范点1个,大田樱桃栽培技术示范点1个,碧根果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点1个,连翘种植示范点2个,酸枣种植技术示范点1个,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示范点1个。2.示范推广面积。2024年,我市完成科技示范推广面积5.303万亩,占省下达计划5万亩的106%。其中,兴平0.05万亩,武功0.05万亩,泾阳0.15万亩,三原0.15万亩,乾县0.5万亩,礼泉0.508万亩,永寿0.6万亩,彬州0.78万亩,长武0.715万亩,旬邑1万亩,淳化0.8万亩。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的不断加大,有效提升了我市生态空间质量。3.林业科技培训。培养技术能手18名,占省下达计划10名的180%。我市2024年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强化科技服务,全面开展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活动,让林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全市开展各类培训35场次,培训林农3042人次。通过开展培训,让林农与专家近距离地沟通互动,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二)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情况:为充分发挥涉林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市局认真组织开展了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咸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示范镇申报认定工作。2024年经认定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咸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示范镇8个,认定发布了咸阳市十大林产品。(三)标准化示范园及基地建设情况:为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推动我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林技推广兴林,让林技培训富林,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四)生态护林员工作:目前,在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中完成分配面积261.91万亩,其中永寿县23.32万亩,长武县23.98万亩,旬邑县49.05万亩,淳化县52.2万亩。2024年,咸阳市各类护林员2301人,其中: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1573人,天保生态护林员623人,其他生态护林员105人。(五)林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为确保食用林产品安全,我们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一是,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二是,完善措施,突出重点。三是,统筹兼顾,多方协作。今年监测任务完成率、抽检样品合格率、农药残留合格率、重金属残留合格率均为100%。(六)固沟保塬综合修复项目:2024年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咸阳市一项重大的林业工程项目,涉及7个林业重点县。(七)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我们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咸阳市林业局党组关于落实2024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结合站上业务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策理论水平,养成纪律自觉,守住规矩底线。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业务工作同落实、同检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严格“三公经费”管理,落实公务接待、公车管理、财务报销等制度,杜绝浪费现象。二、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市及时成立了“咸阳市‘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向各县(市)下发了《咸阳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24年“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计划任务的通知》根据生产实际,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并明确到具体责任人,把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考核指标。由于组织机构健全,实施措施到位,有效地保证了我市2024年度“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计划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2.示范引领,树立样板。我市在实施“521”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中,以适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为基础,以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为抓手,以示范建设为引领,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基本路径,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积极组织技术,包装项目,进行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辐射和带动,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推广效果。3.科技支撑,培训先行。技术培训是科技推广示范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在实施“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中,我市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建立逐级培训制度,通过课堂讲解、现场演示、互相观摩、技术比武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为全市广大林农提供技术服务。4.企业带动,稳步推进。在“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工作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截止2023年底,全市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达61个,农户1万多人。为林农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服务,又很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化解经营、销售难题,实现企业和群众增收双赢。三、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觉地将林业站的职能发挥融入全市林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动,积极争取和实施与之相配套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并得到了省林业总站和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全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坚持民生为先始终坚持把“服务基层,服务林农”作为林业站工作的根本宗旨,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尊重群众的意愿,做好主动服务,让广大林农能充分分享到生态、经济双红利。充分利用森林、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国有林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森林小镇、森林人家等可利用的生态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自然体验、生态教育等活动。不断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提升生态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开发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由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自然教育和健康疗养多形式结合转变,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提升生态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合作社的带动,既有效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为林农提供全面、细致的技术服务,又能很好的开展信息服务,化解经营、销售的难题。四、存在问题:2024年,在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林业形势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及问题。一是从“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的内容看,目前我市还只停滞于营造林技术推广及经济林丰产栽培、提质增效等方面,面窄路短,局限性较大。二是林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仍是制约“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三是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受“非农化”“非粮化”政策影响,我市杂果经济林面积呈现下滑趋势。五、明年的工作打算: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从2024年我市“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或亟待提高的问题。因此,在今后我们将把“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全市建设生态文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二是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今后,为了把“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做地更加完善,更有特色,我们将继续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结合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巩固,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创建精品示范样板,加强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经得起群众评价,经得起时间检验,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建立队伍,培育人才。要继续深入开展基层林业站建设,积极发挥林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人才培养,把人才建设同生态绿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压担子、鼓干劲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素质,激发人才活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四是科技创新,拓展渠道。在现有“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向森林生态保护,林下经营,省力化经营与加工,可再生资源培育以及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等新的领域延伸和拓展,坚持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推广,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创建“精品工程”,为全面提升生态绿军战力,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扩容增量、生态成果巩固提升、生态福利惠泽民生,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