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阎良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污染防治执法•生态保护执法•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地下水、农业面源防治执法•开发土地、矿藏生态破坏执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执法•流域水保护执法 | |
住所 | 西安市阎良区延安街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哲 | |
开办资金 | 15.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2.67万元 | 222.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市综合执法支队的业务指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核定的事业法人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将2024年度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深化。一是深入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管控。今年以来启动重污染应急管控7次,出动人员400余人次,检查涉气企业200余家次;二是开展涉气工业企业专项执法行动。利用用电在线监管系统对42家企业进行非现场执法检查;组织开展VOCs专项治理,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企业200余家次,积极督促问题企业完成整改;全面完成了辖区34家加油站的现场执法检查、核查工作;三是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联合交警、交通、城管及各街办分别开展了常态化路检、在建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大户单位柴油车入户抽检等工作。采取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模式,对3辆尾气检测超标车辆移交交警部门处理。开展大户车辆专项检查12次,累计检测车辆84辆。核查重型燃气车365辆,未发现污染控制装置闲置、拆除问题。对新安泰、特律两家机动车综合检测公司开展检查22次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四是开展工业炉窑和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对照管控清单,利用用电监控系统结合现场检查的形式,对3家(其中1家停产)涉及工业炉窑的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梳理建立了辖区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清单,对涉及的3家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二)水污染防治走深走实。积极开展水环境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16家次、医疗机构20家次、涉水企业32家次,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开展监督性监测,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发现督促完成问题整改6个;完成辖区11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其中,重点突出石川河流域站点的检查,现场检查108座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个。以石川河为主、涵盖清河和温泉河,深入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规范排污口标识设立,推动排污口设置审批手续办理,针对“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系统全部37个排污口,超额完成“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排污口溯源,完成70%的整治任务”要求;联合属地街办和供水管理单位,全年共对水北农村饮用水源地18口水源井开展了7次巡查检查,累计发现防护设施破损、周边倾倒生活垃圾等问题7个,均移交责任单位及时完成整改,有效保障了水源地供水环境安全。(三)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一是开展土壤污染重点单位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大天新材料和西飞公司2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发现问题2起,均已完成整改。二是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执法行动。梳理建立19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和简化管理单位清单,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规范”的原则,联合第三方技术机构,累计检查产废和经营单位197家次,实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产废单位评估检查全覆盖。开展医疗废物、汽修行业危险废物、检验监测机构危险废物、校园危险废物管理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全年累计发现并整改固废危废管理问题24起,进一步对重点行业领域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印发《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3处问题整改方案》,组织区城管局及相关属地街办、开发区召开整改推进会,3处问题点位均按时限完成整改,并在“清废行动”APP同步上传整改资料和区政府网站公示整改信息。(四)生态保护法治屏障进一步筑牢。一是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开展春冬季、两会、中高考、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排查环境风险点位50处,发现问题4起,督促整改4起;落实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职责,督促环境风险企业开展环保设施设备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加强企业环境安全培训,全年组织“进园区、进企业”现场培训2次;完成12家企业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二是开展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我区取得辐射安全许可的32家射线装置单位检查34家次。三是开展重点时段声环境质量保障专项执法行动。积极配合做好了2024年中高考期间的噪声防治工作。检查施工工地200余家次,截至目前受理噪声类投诉249件均按时办结回复。四是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专项执法。 采取远程执法、现场检查等方式,出动执法人员205人次,检查排污企业85家次,发现违法问题6起,责令整改6起。四是开展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在线监控监管工作。配合市支队开展专题现场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每月开展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单位的监督管理,目前,10家重点污染源单位5家已安装在线监控并联网,1家因涉密未联网,1家正在安装中。五是完成上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部级生态环境监督帮扶涉及问题企业12家,共计问题17个,其中涉及违法线索的4个问题已立案查处。省、市生态环境督查、交叉检查涉及问题企业23家,共计问题41个,对其中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立案1起,其余企业发现问题已整改到位。二、取得的成效一是通过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生态环境风险;二是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能力建设,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三是通过面向企业的普法活动,引导企业提升环保管理能力,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通过加强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三、存在问题一是随着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办公执法设备部分已经老旧,需更新高效、智能的办公设备;二是环境执法工作制度在落实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查处和处理部分环境信访投诉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区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得不到很好解决。四、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全面提升环境执法队伍素质。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业务培训,把业务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学习,全力提升环境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二)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时期切实抓好执法工作,找准突破方向,深入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集中力量依法查办一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三)全面规范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全面约束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四)继续加大环境信访查处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重复访等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排查,采取跟踪督办、领导包案、及时回访等方式,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环境信访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