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5-02-28 15:29
单位名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遗传与保护、经济动物资源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等科研任务;承担野生动物疾病传播与防治研究任务;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住所 西安市兴庆路85号
法定代表人 常罡
开办资金 6289.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院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88.29万元 5447.31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从业人数  8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将思想理论学习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分省院党组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才立所为根本,深化管理创新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持续为我省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理论根基全年共召开1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1次专家辅导大会,1次全面从严治党大会。(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积极参加院党组组织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精神培训,并在所内组织中心组会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时,举办4次科级及以下干部集中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各党支部以促进创新思想与科技发展结合为目的,先后开展学习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研究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重点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文深入研讨;并对《党章》进行学习。邀请西交大专家面向全所职工进行专题辅导报告,并通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支部书记讲党课形式开展党纪学习专项活动,使党纪学习教育覆盖全所每一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所网站、宣传栏、电子宣传屏等媒介,对关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持续宣传学习,为全体党员干部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开设了党建微课堂及专栏,多形式深化学习成效。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精心组织近40名科研管理骨干前往渭华起义纪念地和渭南市廉政教育展览馆,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全所开展“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观影警示教育活动。制定《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办法》,以制度保障长期巩固党纪教育学习成果。(三)落实陕西省科学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院党组在理论学习、“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引进培养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大决策,积极配合院党组年度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专项督查、全面从严治党专项检查及党纪学习教育督导等。领导班子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抓学科发展、建科研平台、育优秀人才、出科研成果的切实举措,促进研究所生态建设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二、讲团结、聚合力,稳固保障高质量发展按照陕西省科学院“科技服务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持续为我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区域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创新链、科技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在保障各项计划内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为研究所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聚焦管理创新机制,强化人才科研保障发展结合省科学院工作部署和研究所实际工作需求,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谋划,2024年新立及修订制度共计7项,包含党建、纪检、基建、人事、财务、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不断优化,促进研究所各项工作规范、科学、高效地开展。根据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以及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了精准对标和全面统筹。截至2024年底,研究所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完成率已达96%,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总体进展要求,而且展现了研究所超前的执行力和高效的规划落实。(二)聚焦人才立所根本,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完成《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高级岗位特别聘任方案》首期聘岗工作,包括所聘研究员1人,所聘副研究员2人。通过融合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轨评价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人才评聘机制,旨在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同时加强特别聘任高级岗位的管理和业绩考核,促进研究所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瞄准三项改革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输出。在自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批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支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认定陕西省突出贡献人才1人。同时引进博士人才1人,委托培养博士1人,硕士1人。(三)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2024年研究所科研经费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000万大关,实现总收入3415万元,较2023年增长约34%。首次获批立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这是研究所在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任务中的重要突破,对促进研究所学科发展、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科技创新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继2023年后,今年再次获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4年共产出科技论文16篇,其中,SCI二区及以上高质量论文达到11篇,专利成果获批2项,荣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项,获批立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另有2项政策建议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中期考核工作。在省院项目支持下,搭建了陕西省科学院共享仪器平台,实现了省院四家研究所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共享。获批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民用航空局鸟击航空器残留物鉴定机构。(四)聚焦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研究所积极响应并坚决落实陕西省政府关于推进三项改革的政策要求,成功实现了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的成果转化突破。按照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特种动物(果子狸)科学标准化养殖”通过“四技服务”形式为研究所带来收益10万元。林麝、金丝猴“一所一品”产业化有序推进。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研究所充分发挥其专业资源优势,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在陕西省科学院与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联合开展的科教融合项目中,研究所作为具体牵头实施单位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指标,并获得校方的好评。同时在“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公益科普活动中,研究所积极参与,惠及社会公众超过2万人次,被西安市科协评为2024年度优秀科普单位。研究所也积极对外宣传科研成果,先后通过中央电视台、陕西省电视台、陕视APP等多种全媒体平台,进行了20余次宣传报道,共计传播量超2000万次,全面扩大了研究所的社会影响力。赋能区域乡村振兴初显成效。依托省院乡村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段木菌产业融合景观效应项目,打造了2.5公里段木菌研学示范样区和3处段木菌微景观示范样点,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惠及农户88户,户均增收达3382元,助力定点帮扶村达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显著地体现出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