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陵区> 杨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

杨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8 14:42
单位名称 杨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监管保障。承担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指导镇(街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负责农产品产地准出检验检测、“三品一标”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风险评估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郭西周
开办资金 12.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83万元 25.63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中省示范区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推进产品标准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不断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2024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细化部署安排,夯实责任严格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工作部署安排,制定印发了《关于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补充通知》《关于开展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通知》,按照全区1.8批次/每千人定量监测要求,核定全年例行监测抽检任务360批次,目前已完成抽样检测360个,监测合格率99.4%。组织开展常规农残快检8100批次,合格率为100%。建立了杨陵区重点农产品风险监测品种目录,将韭菜、芹菜、豇豆、草莓等纳入目录管理。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建设。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建设,指导制定印发了《杨陵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杨陵区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工作部门、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相关部门和各镇办工作的协调指导,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形成组织有力、监管到位、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工作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信息档案,全区共有乡镇监管员16人,村级协管员47人,实现镇办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二)深入推进示范区“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对豇豆、芹菜、韭菜等农残突出问题农产品攻坚治理,印发《关于开展豇豆质量安全专项监测的通知》,全面调查辖区内豇豆种植情况,对区内11.5亩豇豆种植户建档立卡,明确监管员及协管员,强化管理、标准宣贯及技术指导,豇豆生产期间,每周报送监督信息。按照有种必检、上市必检的要求,全年开展豇豆抽检30批次,合格率100%。(三)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强化农资打假力度,全面跟踪排查区内化肥“忽悠团”情况,开展网络违规售种专项整治。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承诺和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台账、产品销售台账记录等,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6份,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台账,每月对生产企业(合作社)进行一次质量安全检查,累计检查231余家次。做好关键农时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监测调查工作,将农药减量增效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课程,开展小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完成小麦“一喷三防”病虫害统防统治4.7万亩,玉米“一喷多促”病虫害统防统治1.6万亩。(四)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9场次,督促指导全区52家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动员姜嫄村集体太秋甜柿子基地、秦农智慧园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已完成产地环境现场检查;指导百恒有机果园、梦绿至臻家庭农场成功申报全省高质高效示范园;组织君莱家庭农场生产的火龙果,申报特质农产品,目前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五)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落实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违法行为,督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组织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合格证推行宣传培训,5月份,邀请省农安中心樊主任开展农安发暨承诺达标合格证专题讲座,今年累计开展宣传9场次。联合执法队,对主体、农户合格证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全区52家种植生产主体全部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累计开具合格证达超过252万张,附证产品152.3吨。二、存在问题一是基层监管检测人员业务知识相对欠缺,检测项目基本以农残速测为主,检测技术水平不高。二是生产者普遍存在重商标注册、轻品牌培育,“两品一标”认证积极性不高,品牌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下一步措施(一)突出标准化生产,转变发展方式。以新型主体为重点,不断扩大果菜标准园建设规模,督促生产者完善生产档案、产品自检和标识等制度,将标准化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积极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安全技术,严格控制农药、肥料的使用。充分发挥“两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品牌优势,加强证后监管,强化品牌培育,推动绿色生产,引领健康消费,用品牌化带动标准化,切实维护好“两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二)提升监管能力,健全监测体系。全面加强镇(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确保机构健全、职责明晰、装备到位、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推进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切实发挥基层监管效能。选优配强村级协管员和基地内检员,着力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在突出问题整治、应急处置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合作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三)突出制度建设,推进社会共治。明确和落实属地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纳入镇(办)、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培训,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督促生产经营者依法规范生产记录档案和进销货台账,积极推广“二维码”等农产品包装标识,推动实现农产品流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充分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的监督作用,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