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

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8 14:28
单位名称 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升城管执法信息化水平。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城市管理执法相关政策法规;指挥处置保障应急突发事件;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受理群众投诉等。
住所 渭南市市民服务中心东配楼6楼620室(车雷大街69号)
法定代表人 问建勇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拔款
举办单位 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0.8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求发展,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广泛应用。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难点堵点痛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建成城管执法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高位监督作用。2.扎实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全力推进市民群众投诉办理工作。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主题,聚焦12345热线逾期工单办理工作,着力锤炼党性,强化为民服务,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围绕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推进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市长信箱、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办理工作,始终坚持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3.积极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根据省厅、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市级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讨论、多轮修改,制定了《渭南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并上报省厅联系住建部专家进行评审。4.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全力保障城管执法各类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市级高位监督作用。一是全域整合数据。建立城管领域大气污染监管对象、监测设备、监测数据3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建筑工地、餐饮门店、渣土运输公司及车辆等6个基础工作台账。平台纳入监管对象7074个,实时监测数据近3TB,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数据实现一屏统览。二是全程精细监管。采集建筑工地基础信息40余项,餐饮门店基础信息37项,渣土车基础信息32项,精准记录管理对象全生命周期监管痕迹。设置数十种预警方式,对工地控尘措施不严、餐饮油烟超标排放、渣土车乱拉乱倒等现象实时产生告警工单,实现一网统管。三是全力落实整改。每月发布《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应用情况通报》,对设备在线、工单办理、措施落实、执法监督、人员巡查等数据量化排名,倒逼县市区争先创优。全年下发各类问题工单60000余件,整改率、办结率均为100%。城管执法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区域全覆盖、过程全记录、要素全联动、监管无死角。全力推动市民群众投诉办理工作。2024年共受理有效工单120条,已全部办结并回复,办结率100%。做到了及时接单、及时交办、跟踪督办、按期回复、电话回访,形成闭环式群众投诉工单办理流程。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推动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部分单位对信息化系统应用离上级标准还有差距,部分信息化系统数据还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广泛应用。2.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保障投入较少,面对不断增加网络攻击技术力量不够,部分网络安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深入抓好市民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认真完成12345热线交办工单,积极办理群众投诉,不断提高群众投诉问题办结率、落意率。2.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广泛应用,全面提升平台监管效能。督促县(市、区)加强平台应用,发挥平台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先进作用,不断提高城管执法领域大气清污染治理水平。3.推动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结合省厅要求,推进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督促县(市、区)城管执法局加快推进运管服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城管执法工作信息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