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湭河水库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湭河水库正常运营提供管理保障。湭河水库及灌区工程质量监督·防汛抗旱管理·水源水质保护·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 | |
住所 | 渭南市临渭区西南京路4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国强 | |
开办资金 | 9524.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10.44万元 | 19235.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湭河水库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水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推动单位建设规范化。“三重一大”事项集体民主决策,召开办公会26次,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决策,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优势和特长,推进项目建设和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根据《中共渭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市湭河水库管理处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召开班子扩大会议,完成了内设机构设置,完善各股站室工作职责。开展内部审计、固定资产核查、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等工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措施。在日常工作和项目建设中,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召开安全生产会议,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二)强化培训,提升队伍建设。在市局支持下补齐班子成员;根据股站长岗位空缺情况,调整补充中层干部5人,进一步加强中坚力量。开展观摩学习,组织人员赴南沟门水库、石门水库、李家河水库、黑河水库、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洛惠渠管理中心进行实地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管理和运行模式。开展业务学习,组织人员参加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专题线上培训班、全省水利行业监督暨安全生产工作培训班、陕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以及全市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及质量安全培训班;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人员水平,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资格考试、全省河湖管护及监督培训视频会议、渭南市水行政执法工作会业务培训等学习会议。(三)水库枢纽工程管理有序,工程安全运行。全年坝址全年降雨565毫米,蒸发总量1355毫米,全年入库总量2514万立方米。向渭南市水文局拍发水库雨水情报文191份,向临渭区防汛办拍发水库雨情水情报文共165份。大坝沉降位移观测各1次,浸润线观测85次,启闭机维护保养13次,消除用电安全隐患5次,维护渭煤集团闸阀12次,清理坝面进水口8次,淤泥约5立方米,清理坝后排水沟2次共980米,清除大坝坡面杂草4次,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打捞库区及岸边垃圾5.5吨。供水管线巡查发现并制止危及供水安全事件9起,埋设供水标识牌50处,维护保养供水管道闸阀、排气阀等13座。水库工程、设施、设备、供水管线安全正常运行。(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提升。重新修编《2024年湭河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2024年湭河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针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制定《渭南市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度汛方案》和《渭南市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超标准洪水预案》。汛前充实储备防汛物料,落实抢险设备,开展水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修预警站量水堰和河道护栏设施,疏浚河道200余米。联合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监理、施工单位及六办一镇防汛分部等13个成员,召开防汛联系会议,开展应急抢险综合演练。汛期科学调度,有效应对汛期4次强降水过程,最高入库流量63立方米/秒,4次泄洪总量1019万立方米。(五)加强水源保护力度,全年水质达标。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围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活动主题,开展水法宣传入流域、入户活动5次,与丰荫明德小学联合开展“节水爱水你我同行”主题活动,带队校长和师生代表参观水源保护工作,召开座谈会议。主题活动中发放爱水、节水宣传彩页600余份、环保袋400余个。坚持库区每日陆地及水面巡查,同时充分用好视频信息化平台,及时发现劝离游人和制止游泳、钓鱼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清四乱”行动,结合库尾现场情况,及时开展夜间巡查,制止非法挖沙行为2次,立案查处1起。修补破损围网405米,清理围网杂草1.5千米,安装更新警示标语牌30余个,增设视频监控1处。全年水质化验报告均达到Ⅲ类标准。结合气象信息坚持科学分析水情雨情,确保库容量的同时,加强与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协调工作,始终将水库水位保持安全合理范围内,做好项目建设与水源水量储备两不误,有力保障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按照工作程序对抗旱储备井进行日常检测,保证库区水量不足时能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全年向城区供水1497万立方米,其中渭化集团企业用水约1166万立方米,渭阳水厂生活用水215万立方米,生态补水89万立方米,完成灌溉1040亩次。经过多方努力,水资源论证取得成果,取水指标由1549万立方米变更为1730万立方米,增加取水指标181万立方米,增强了供水保障能力。(六)紧抓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一是湭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24年3月27日开工建设,工期24个月。争取国债资金1.166亿元,已全部拨付,市级配套资金200万元。完成溢洪道改造坝西管理房建设和大坝主体培厚建设,放水设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等正在施工中。二是水库左坝肩排水设施应急修复工程,概算总投资15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准备进行审计及验收准备工作。三是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内容,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灌区成本调查分析工作。四是水库清淤项目前期获得市级资金支持,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并上报待批复。今年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根据施工进度按时拨付相关施工款项,未发生因我中心资金拨付不到位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确保了供水管道安全运行,正常供水不间断。全年向城区供水1497万立方米,其中渭化集团企业用水约1166万立方米,渭阳水厂生活用水215万立方米,生态补水89万立方米,完成灌溉1040亩次。经过多方努力,水资源论证取得成果,取水指标由1549万立方米变更为1730万立方米,增加取水指标181万立方米,增强了供水保障能力。2、有效遏制了危害水质安全各种违法行为。通过视频信息化平台,及时发现劝离游人和制止游泳、钓鱼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清四乱”行动,结合库尾现场情况,及时开展夜间巡查,制止非法挖沙行为2次,立案查处1起。全年水质化验报告均达到Ⅲ类标准。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单位新鲜血液不足:人员自然减员持续时间长,短期内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职工平均年龄45岁,人员知识层次比例失调,影响单位发展。二是信息化建设缓慢,现有水库监测设施老化,水文信息自动化采集存在误差,目前采取人工测量。三是收支运营短板:经费由自收自支变更为差额补贴,单位运行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但运行压力仍然存在,渭化供水水价上调还需继续努力协商。2、改进措施1、一方面引进必要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员岗位业务技能培训,缓解能力恐慌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2、完成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消除水库监测信息化建设短板。开展信息化业务培训,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3、继续发力渭化供水价格调整工作,结合市场环境、单位运行压力,协调各方力量与渭化开展水价上调工作。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坚持项目带动发展。牢固树立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理念,立足争取成为“引汉济渭”事故应急库;落实“四制”管理,严格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落实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责任和关键节点管理,加大外围环境协调,加强项目监管,全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水库清淤等事关单位发展大计的重要工程项目。二是落实湖长制河湖管理模式。开展水法宣传工作,加强水库巡查,深入开展“四乱”治理和水环境执法;加强流域村镇工作协作,保护围网等设施不受人为破坏;加大水源保护设施投入和维修养护力度,做好库岸水保涵养林木管护工作;常态化做好水质旬检、月报工作,确保水质安全达标。三是坚持民生水利理念。加强与供水服务对象之间的工作交流,及时掌握用水需求变化,全力保障城镇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持续、安全供给,做优供水服务,做好供水管线安全维护,完成全年供水任务和灌溉任务。四是抓细抓实防汛措施。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坚持总结经验,科学调度,执行“四预”规定,持续提升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洪水灾害防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字号:取水(渭水)〔2020〕50002号,有效期限:自2020年8月19日至2025年8月18日。许可内容:许可年由湭河水库地表水年取水量1730万立方米用于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