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5-02-28 08:32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艺术创作、培训、指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业务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文化影视中心二楼
法定代表人 胡婧
开办资金 9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4.35万元 91.12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免费开放质效。2024年以来,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日均接待100余人次,微信公众号平台阅读量达6.3万人次。在认真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建立社会文艺团队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发挥文化馆社会服务职能,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均等化服务。(二)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文化活动、文化馆艺术联盟加盟及艺术展演活动、业务干部技能展示、参加全市业务干部技能展示活动、“百姓之星”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暨志愿者(团队)表彰活动、“同庆中国年送春到基层”志愿活动等。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庆祝活动,开展了“三八”节公益课堂茶艺讲座、“粽香庆端午”主题活动、庆祝中秋国庆双节活动等。通过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三)精心策划合理布局,举办主题书画展。全年共举办主题书画展6次,分别是:南郑区“汉风年·老家过”书画线上展览、油菜花节南郑系列活动主题油画展、“‘南郑投控杯’弘扬延安精神”书画展、“芳菲五月·丹青绘春”书画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同贺祖国华诞·共绘盛世华章”少儿美术作品展。提高了群众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四)全面落实统筹兼顾,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全年开展公益培训和讲座8次,举办公益藏族舞蹈培训班、全区广场舞培训班、寒假少儿书法公益培训班、青少年暑期公益培训共开设衍纸手工班、硬笔书法班、国画基础班、小小歌手班等。对全馆业务干部进行非遗讲解培训,举办了陈浩老师葫芦丝公益讲座、霍志铭教授声乐公益讲座、宋代点茶公益体验讲座、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公益培训活动。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让群众掌握艺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五)开展“点单式”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开展了下基层义务写春联、“花朵”少儿美术作品展巡展、庆“六一”儿童节特教学校庆祝活动、全区健身龙培训班、到青树镇开展剪纸培训、到梁山镇和红庙镇开展广场舞下基层指导。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使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六)积极推动创新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开设新栏目“南郑文化大家谈”“绘画絮语”“艺术之境”等文化宣传新栏目,撰写上年度基层全民艺术普及的验收报告,制定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方案,编辑《南郑文化艺术报》。对文化馆举办的群文活动和非遗活动进行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上传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宣传。聘请专业团队录制“基层全民艺术普及学才艺”课程《楷书临摹与创作》,在公共文化云平台推送。通过网络手段大力宣传,让群众更加便捷地获得各方面的艺术知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文化艺术普及与传承:2024年文化馆举办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非遗展示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使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到各类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提高了公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二)开展艺术培训与教育活动: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艺术学习的需求,文化馆开设了多种艺术培训课程,包括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这些培训课程不仅提升了群众的艺术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后备力量。同时,文化馆还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公益艺术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文化艺术教育的覆盖面。(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文化馆积极承担起非遗保护的职责,通过挖掘、调研、理论研究、创新非遗表演形式、创新非遗产品种类等方式极大推动了南郑非遗的活化和利用;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讲座、带徒授艺等活动,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研究出版了《汉中藤编》《古法养蜂》等专著;与西安美院、陕西理工大学、汉职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协议,通过理论研究、创新研发等方式共同推动南郑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缺乏非遗保护、舞蹈、曲艺相关专业人才。2.活动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二)改进措施1.内部培训: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涵盖文化理论、艺术技能、管理知识等,邀请专家授课,分享经验和最新行业动态。实践锻炼: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艺术创作项目等,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实践基地,为干部提供实践平台。2.深入调研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推出多元化、个性化活动;制定年度活动策划方案,提前规划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群众文化活动:围绕特定的主题,如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文化等,策划一系列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在春节期间,举办包括春节联欢晚会、民俗展览、传统技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连贯性。(二)非遗保护工作:1.组织专业团队对南郑区尚未被发掘和记录的非遗项目进行调查,建立完善的非遗档案,增加区级项目,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2.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筛选出具有南郑特色、文化价值高、传承基础好的项目,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积极上报。3.开展非遗传承人传习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年轻一代传承人进行技艺传授、理论指导和创新思维培养,进一步提高传承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传承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文化馆报送的案例“汉中藤编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成功入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案例。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