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
汉中市南郑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2-27 16:1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西大街24号
法定代表人
程虎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5万元
4.05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年远程教育总体工作思路。2.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功能。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每月下发通知对“固定学习日”安排部署,学习活动期间对全区党组织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参学率100%,努力将农村站点打造成集党员教育培训、服务群众日常、支持产业发展的教育服务综合平台。3.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精品课件。围绕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身边榜样、党课开讲啦等,制作4部课件。乡村振兴类:一是选取全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用勤劳的双手传承并发展传统技艺,积极做好“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展示、产业化发展,将“老手艺”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的故事,拍摄《“藤”飞富民产业“编”织美好生活》;二是以“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结合“汉中藤编”制品工艺精美、造型美观、式样高雅等突出特点,拍摄藤编制作工艺培训技术片《指尖上的非遗》。典型事迹类:以“圣水镇党群连心工作站”为依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倾心服务群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拍摄《小站时光》。党课开讲啦:依托我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拍摄《聚红色之力铸文化之魂》,通过对南郑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的讲解,引导党员干部从理论上加深对南郑红色文化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4.不断加大日常检查监管力度,督促各项工作规范运行。继续推行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固定学习日结束后,对全区收看情况进行通报。定期与区电信公司分管领导沟通站点接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所有站点提供网络维护和技术保障。帮助站点做好故障设备返厂维修和损坏设备购买,以及造册登记等工作,确保各个站点学习活动常态化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将先进典型在南郑先锋微信公众号予以发布,增强了远教工作的影响力。2.助力乡村振兴富有成效,结合我区“藤编”等非遗产业,探索推进“远程教育+非遗”服务模式,形成了远教服务、基地示范、产业带动的学用转化良性发展模式。目前,黄官藤编“远程教育+非遗产业”初见成效。3.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结合党员队伍状况、群众需求、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个性化学习推广不足,学用效果不明显。2.改进措施:紧贴我区特色产业和群众需求,组织、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培训,深化学用成果转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规范学用措施,强化远教效果。坚持好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制度,认真组织好全区站点每月开展固定学习,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结合“三会一课”等开展集中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经常化。2.加强学用工作先进典型培育和学用成果转化运用。在全面提升学用工作的基础上,注意培植有特色、重成效、可推广的学用工作先进典型,创新成果转化方式,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扩大学用效应,不断增强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提高群众发展致富本领。3.做好精品课件制作。围绕党建中心工作,积极制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