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

眉县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7 16:22
单位名称 眉县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服务、科技交流等。
住所 眉县平阳街城投大厦C座709室
法定代表人 汤雪梅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万元 3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服务宗旨意识提升工作质效。中心坚持以“技术转移引导创新,专业服务创造价值”为宗旨,按照政府引导、公共服务带动、社会服务广泛参与的建设思路,以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为载体,实现上与省、市平台,下与镇街、园区以及专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对接,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努力提高服务品质,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服务平台;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技术合同认定、科技成果登记、技术经理人才培养、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运营管理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及投融资服务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全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二)宣传制定激励政策营造创新氛围。深入企业积极宣传科技型(高企、科小)企业认定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手册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科技之春”、联企干部大调研等活动采用集中宣传和微信群线上宣传相结合,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对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条例的知晓度,更加明确了具体操作流程、常见问题解答以及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各方的合法保障权益。根据企业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出、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指标进行初步评估,鼓励其企业不断创新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指导企业注重研发费用归集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结合县域实际,为鼓励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不断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了《眉县工业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和《眉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设置了专项资金奖补,共奖励企业54户、资金共计257万元。(三)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加速产业发展。积极招募吸纳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充分发挥我县3个产业技术服务团84名科技特派员以及13个星创天地创新平台服务首位产业猕猴桃的向好发展,全年服务辐射带动周边邻县农民9万多户;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个,争取项目经费50万元,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新技术18项,建立示范基地25个,举办线上线下培训500多场次3万人次。组建了5个科技金融特派员(邮政储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6个技术经纪人的科技金融服务工作队。根据科技企业研发创新的不同需求,提供科技金融相关的投资咨询和决策支持,向53户科技型企业发放科创产品贷款共计3亿元左右,解决了陕西康控新材料、建华铝业、斯坦特等20家科技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升级、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增强发展动能。为加速推进科技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大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编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相关政策解读》共计100份;通过调研走访+线上线下宣传,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对科小入库、高企认定的知晓度;建立企业电子档案“专项体检”后,采取精准服务和一对一辅导,高新技术企业公示16户完成指标任务11户的145%。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2户完成指标任务43户的120%。指导规上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填报1.87亿元实际系统核定数1.21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0.57亿元的212%。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高新技术企业12户、瞪羚企业2户。依托经开区、猕猴桃园区、双创孵化基地,新培育组建市级各类科技创平台6个。获批组建市级研发平台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重点实验室1个)。(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效能。通过走访了解全县规上企业的产值和销售情况,鼓励企业注重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及新工艺提升,特别是对已有专利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合同交易,宣传并引导企业应用技术合同模版签订交易合同,并进行技术合同登记享受免税政策;同时为了认真做好我县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经过科技局和各相关镇(街)、园区共同考察,对6个科技计划研发项目进行了共计61万元的资金后补助奖励,指导16户企业进行技术合同系统登记总投资1.9亿元,完成指标任务1.82亿元的104%;积极培育3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加大创新项目产学研合作,协助指导企业完成在线科技成果登记6项。(六)注重人才引进培育壮大三支队伍。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征集,建立人才需求管理台账,着力推进双招双引,以人才聚项目、以项目引人才,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培养各级各类科技人才共计56名。2024年新增科技金融科技特派员11人、经纪人4人;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支、“新双创”队伍4支,省级技术经理人4人。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及科技领军人才2人,获评市级科技新星6人。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利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组织各创新平台、科技特派员及相关单位开展了进企业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活动。(七)谋划储备科研项目加快技术研发。下企调研梳理企业的创新研发项目情况,指导企业注重从研发方向和主要内容、研发团队建设和关键技术突破、项目进度安排和预期绩效目标等方面全方位着手,为争取上级资金建立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计划项目储备库。促成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获立项2个,争取研发补助资金210万元。截至目前县域内企业已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单位有24个、合作项目31个、合作院校18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广大群众参与面广、影响面宽,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作用明显提升。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产业快速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企业人才招引仍有难度。企业通过与高校专家教授开展项目技术合作能够推动成果转化也同时培育了一些地方技术人才。但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企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留不住,有些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过于集权,人才工作开展受束缚,导致人才有流失现象。2.企业创新活力仍然不强。由于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稳中求进,融资需求小。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的技术经纪人和金融科技特派员都是兼职人员,工作进度和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1.深入企业调研座谈,认真宣传各级各类政策,按照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实施分类指导,强化精准服务;大力支持高校院所通过项目技术攻关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项目引才聚力协同带动培养本土研发人才团队。2.认真分析当前省、市科技相关政策和信息,下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为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供信息资讯,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服务能力,建立企业金融需求档案,及时与金融机构对接,提高企业贷款服务质效。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构建创新机制提高服务质效。积极发挥秦创原(宝鸡眉县)创新促进中心作用,大力宣传省市科技创新政策,以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孵化载体为抓手,夯实产业链创新链基础,做实一流创新平台,做强一流创新主体,做优一流创新生态。确保县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更加高效,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二)争取科技创新专项奖补资金。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对应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主要用于奖励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壮大、项目技术攻关、新工艺提升和新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组建;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带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补贴等。通过释放各种创新资源活力,让科技成为经济转型的高效“催化剂”,支撑并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以产学研项目协同引才聚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引才聚力协同带动培养本土研发人才团队,不断激发和增强县域科技创新活力动力源,积极构建人才“引进柔性、使用弹性、服务个性”的生态链,进一步提升引才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发挥引智示范基地作用,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注重“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科技经纪人“三支”队伍建设。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建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四)两链融合促进高效资源联动。加速构建园区为引领、产业承载区为示范、特色科技园区(基地)为带动的秦创原(宝鸡眉县)“两链”融合发展体系和地市协同创新基地。依据我县首位产业猕猴桃作务技术服务创新和产业链条的延申完善,培育建设秦创原(宝鸡)“两链”融合促进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高品质发展,助力秦创原(宝鸡眉县)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做实成势;支持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增强秦创原总窗口卫星岛的高效资源联动和产业协同,加强创新平台培育和现有平台的提档升级。(五)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快速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列入“科技创新贷款项目库”,享受科技、工信等部门后期推出的多项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政策及金融机构提供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超前服务能力,不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和金融政策解读;根据企业需求征集建立企业档案,将有贷款需求科技企业信息及时与金融机构对接,进一步走访了解需求的具体情况,提高企业贷款服务质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