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榆林市横山区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夏州街道南二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郭宏强 | |
开办资金 | 6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6.86万元 | 118.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11月19日变更了法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春季支农。利用中省市项目和区级资金,种业振兴项目,采购高粱种子15吨、谷子种子6吨、绿豆种子5吨、红小豆种子10吨、大豆种子11吨、玉米种子25000袋。玉米良种示范项目,采购玉米种子23000袋。旱作节水农业项目,采购农用地膜80吨。旱作集成技术推广项目,采购尿素50吨、缓释肥125吨、发放给全区203个行政村、300个家庭农场、100个合作社,鼓励农户扩大粮食种植。全区播种粮食作物111万亩,其中玉米55万亩、小杂粮25万亩(谷子10万亩、高粱8万亩、杂豆7万亩)、马铃薯10万亩、甘薯1万亩、大豆15万亩、水稻5万亩。2.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旱作技术集成(全膜深沟探墒)。2024年,区委、政府争取旱作节水集成技术市级资金75万元,区级配套120万元,采购化肥175吨,加厚银灰双色地膜80吨,围绕玉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推广旱作节水集成技术5000亩,共涉及全区8个镇办的12村。3.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及水肥一体化。2024全区玉米种植面积共55万亩,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15万亩,水肥一体化20万亩,涉及15个乡镇、街道办、办事处及农场。创建玉米增密度“百亩田”10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1个,核心示范5万亩。亩均增加500-1000株,可实现节水25%,节肥10%,增产100公斤,节本增效200元。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4年全区大豆种植面积为150000亩,其中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000亩,大豆西甜瓜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240亩,大豆幼果园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760亩。涉及11个乡镇街道办、27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种植公司。5.绿豆标准化栽培。采用“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旱作技术集成”创建横山大明绿豆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120亩。该技术以机械覆膜和机械播种为主体技术,配套机械施肥、机械开沟、机械镇压等作业为一体的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项目区1120亩绿豆最高亩产154公斤/亩,平均亩产达到124公斤,产值达到166.66万元,较非示范区每亩增产44公斤,增产率高达55%,增收528元/亩。6.预测预报。在城关镇石窑则村植保测报场设立小气候观测仪一套,在城关镇李界沟村设立高空测报灯一套,在赵石畔镇赵石畔村设立虫情观测仪一套,在全区共设立粘虫诱捕器400套、玉米螟诱捕器1400套、谷子粟灰螟诱捕器200套、桃小食心虫诱捕器2000套、桃蛀螟诱捕器2000套、苹果蠹蛾诱捕器30套、番茄潜叶蛾诱捕器30套。发布病虫情报5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为防治病虫为害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依据。7.绿色防控基地建设。在赵石畔镇赵石畔村芦河果园设立苹果绿防控基地一个,安放太阳能杀虫灯20套、苹果蠹蛾诱捕器10套,黄板2000张。在响水镇井白村设立杏树绿色防控基地一个,安放桃小食心虫诱捕器2000套、桃蛀螟诱捕器2000套。8.检疫有害生物普查。针对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梨火疫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菌、番茄溃疡病、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向日葵列当、苹果黑星病等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专项调查。共计调查面积达80余万亩,调查门市及仓库10趟次,结合植物检疫执法对横山城区、各乡镇农资经营门市进行深入检查9趟次。9.秋粮作物“一喷多促”。通过对玉米灌浆期或乳熟期田块、大豆食心虫或症青表现等田块,一次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抗旱保水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液,达到综合防控病虫害,促进秋粮作物增产增效。作业面积11.95万亩,根据药后调查和测产结果分析,“一喷多促”在延长秋作物灌浆时间、增强灌浆强度、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10.玉米转基因检测、产地检疫。玉米苗期,在我区雷龙湾镇、波罗镇、等玉米制种基地进行转基因检测1次。对全区辖区内8家制种企业13个品种4185亩玉米叶片样本42份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均呈阴性。11.种质资源展示。展示地选择在波罗镇朱家沟村我中心租种的试验基地,地势平坦,土质沙壤,有灌溉条件,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共展示6大类,17个品种。12.种子扦样。配合市种业工作站在辖区内对种子经营单位所销售的农作物种子进行扦样一次。初步掌握了我区玉米种子市场的基本状况,进一步规范了种子经营市场,促进了种子进销渠道的质量把控,为农作物的后期管理打好了基础。13.陕西省谷子试验。根据省站提供的品种。常规种:6个;杂交种:3。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适口性。9个品种单产均高于对照,单产排在第一位的是6号品种K281、比对照增产44.18%;单产排在第二位的是5号品种K5282、比对照增产36.91%;单产排在第三位的是2号品种K2022-4、比对照增产36.24%。14.高粱品种展示。依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杂粮试验方案,对省站提供的5个高粱和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去年试验选出的5个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经分析,晋糯3号平均亩产782.06kg,其次红甸子平均亩产739.81kg、横山2号平均亩产642.88kg。15.病虫害防治。全区病、虫、草、鼠发生总面积88.7万亩,防治总面积29.22万亩,防控率32.8%。16.耕地质量提升。完成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4个,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00户,完成三新示范3500亩,建成土壤监测点12个,采测上报土壤水分信息24次样。完成“三普”工作,共采集表层土样2583个,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32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3次,参加人数达300人,发放技术资料9200份。17.综合试验示范开展情况。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8项;物化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3项;旱作农作物节水研究和综合试验示范推广11项;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3项;农业新装备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3项;智慧农业研究与推广3项。推广全程机械化地膜高粱1000亩。辐射带动“四位一体”旱作节水农业10000亩。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1.集体、个人荣誉。单位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和二等奖证书。个人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人。2.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旱作集成技术推广项目效益分析。①经济效益:项目区高粱平均产量为401.85㎏/亩,增产22%,谷子平均产量为229.35㎏/亩,增产30.9%,玉米平均产量为467.71㎏/亩,增产16.2%。平均亩增收350元。②生态效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施有机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③社会效益及联农带农:带动脱贫户产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受益户280户,875人,其中脱贫户74户,237人。受益户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土地流转和生产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3.横山大明绿豆全程机械化示范示范效益分析。①大明绿豆全程机械化示范平均亩产118㎏,机损率3.8%,破碎率2.4%,异色率3.6%,符合绿豆生产要求。有效的解决了绿豆人工采收难、劳动强度大和劳动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效益分析,绿豆全程机械化种植每亩较传统种植减少劳动成本700元,增收661元。三、存在的问题。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论水平不高,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专业知识更新慢。2.专业技术人员缺位断层现象严重,需要不断补充年轻的专业人员进入单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干旱、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多,智慧化监测设备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弱。4.全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农机农艺结合困难。四、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2.加大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3.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4.在今后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把小型水利工程综合配套、改造老式低产田与完善梯田道路网络、坡改梯工程实施与涉农资金和技术有效投入以及农机农艺结合起来,更好的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建设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智慧农业10万亩,储备2025年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智慧农业10万亩。2.示范旱作技术集成2万亩。3.示范全膜深沟探墒2万亩。4.建设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5.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30万亩。6.实施水肥一体化20万亩。7.提升耕地质量10万亩,示范3000亩。8.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薯麦轮作2万亩。9.推广农作物良种10万亩。10.产业奖补3万亩,其中插秧水稻1万亩。薯麦轮作2万亩。11.围绕小杂粮、旱作农业开展农技推广试验示范站建设。12.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13.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和种业工作。14.与科研院校协作,完善推广模式,转化农业成果。15.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证书和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证书。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