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千阳县> 千阳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千阳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7 14:33
单位名称 千阳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短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干部学历教育。
住所 千阳县城东大街65号
法定代表人 赵明生
开办资金 95.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千阳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85万元 87.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高素质农民摸底调研及培训工作。一是摸底调研,组建培训班。根据摸底调研和学员培训需求情况,建产业带头人培训班一个,落实学员100人。二是统一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要求,及时统一制定了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及内容,征订培训教材7类600册,聘请省市大专院校、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12名担任培训教师,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及学员管理制度2份。三是按照计划,开展培训实训.全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员100人,开展培训28场次培训农民1400人次,理论考试考核合格100人,占培训任务的100%,“云上智农”线上学习参与率100%,完成率100%,认定考核合格100人,圆满完成了今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四是组建流动团队,开展跟踪服务。带上专家教授组成流动技术服务团队,深入高素质农民的产业园区、田间地头进行高素质农民现场跟踪服务,入村到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服务,实行精准施策指导。累计开展跟踪服务26场次520人次,服务满意率达到100%以上。2、深入村组,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宣中心紧扣农作物生长时间节点,利用农闲时间,邀请县果业中心、农技中心等农业技术人员,分别在南寨镇南寨村、三合村、高崖镇等村通过课堂教学、现场实训等多项方式开展果园田间管理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春播暨地膜科学使用等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果树管理技术、地膜科学使用技术等技能。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5场次510人次,免费发放培训资料500多份。3、依托人才需求,开展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举办全县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班,培训聘请了大专院校及生产一线的专家教授进行面授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技员75名,开展培训16场次1080人次,发放培训合格证书75份,装订培训资料3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在各界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农民科技培训90场次3620人次。其中,实用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农民510人次;农技人员75人培训16场次培训农技人员1080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28场次培训农民1400人次,开展跟踪服务26场次520人次,培训示范主体5场次110人次。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农民朋友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做务技能,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2024年被宝鸡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3年度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评估优秀单位;被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入园服务先进单位,推荐的高素质农民赵晓青参加全市高素质农民电商直播技能比赛获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农民培训中,参训人员年龄偏大,妇女、老人多,学习新技术能力差,接受新技术速度较慢。2.工作创新能力较弱,工作人员视野不够宽阔,工作按部就班没有创新。(二)改进措施1.依托产业,邀请农民土专家、高级职业农民等开展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2.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外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四、2025年工作计划1.积极与省市衔接,争取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一个,培训高素质农民100人,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2.根据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农民200人次,使农业产业大户技术素质提升,掌握1-2门实用技术。3.扎实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工作,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5人,每人完成培训56学时,发放培训合格证书75份,收集整理培训档案3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被宝鸡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3年度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评估优秀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