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7 09:59
单位名称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省和示范区有关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服务中小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赵明轩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63万元
0.5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争取项目资金。一是按照陕西省科技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陕西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靠第一批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圣元乳业百恒果业和杨职院,申报相关领域技术攻关项目。二是帮助田西村成功申报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甘薯脱毒育苗中心建设得到省科技厅的支持,30万元补助资金已经拨付到位。三是按照省科技厅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科技示范镇和科技示范村数据统计的要求,协助新集村、王上村、田西村按时完成了数据统计工作。并协助田西村完成了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资金拨付材料申报工作。四是按照《陕西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秦创原总窗口“四链”融合项目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符合要求的相关企业申报“四链”融合项目。2.深化科技服务,努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一是实施好2022年杨陵区科技项目。今年我局征集2024科技计划项目14个,经过资料初审、现场查看、专家评审、党组会议研究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百睿丰合作社的蓝莓繁育与设施种植、飞月农业的百亩鲜切花、稷秦合作社的鲈鱼大棚养殖、张丽畜牧的富硒鸡蛋、三维盛鑫的太秋甜柿子等10个项目获得我区“科技三项费”支持。二是依托杨陵科教资源,对区内外农民有针对性进行农业科技培训。重点围绕设施猕猴桃和果树苗木嫁接等方面组织技术培训6场次,培训1000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00多份。三是按照示范区科技创新局《关于征集企业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的通知》,征集陕西恒源种业有限公司、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4项。四是加强区校融合,促进特种经济林木发展。9月份,我局促成杨职院与林华公司建立“杨凌元宝枫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设集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元宝枫新品种选育步伐,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贡献杨凌智慧和力量。3.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排除安全隐患。一是根据区双减办的安排,开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欠薪清零专项行动,对区内8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检查,详细登记,并落实人员准入制度。二是吸取江西新余市渝水区“1·24”火灾事故教训,安排三名同志参加教育、市场监管、科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开展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三是参加全区2024年寒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联合检查工作,通过明察暗访,针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四是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合规性专项整治活动,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在重新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积极推进培训机构重新审批工作,并加强日常监管。五是认真处理网络平台舆情,对违规举办科技类培训的2家机构蒙奇奇创想艺术馆、东阳吉玛机器人编程进行查处,责令培训机构退还家长不合规收费6300多元。4.鼓励技术服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以增加促进农民经济收入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技术服务输出工作。今年我区先后向新疆、安徽、四川和我省的渭南、咸阳等地农技劳务输出1.4万人次,主要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深受省外群众欢迎,实现劳务收入11157万元。劳务技术输出服务已成为我区农技输出和农民增收的特色品牌。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帮助田西村成功申报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甘薯脱毒育苗中心建设得到省科技厅的支持,30万元补助资金已经拨付到位。2、农技劳务输出1.4万人次,主要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深受省外群众欢迎,实现劳务收入11157万元。3、组织技术培训6场次,培训1000多人次。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对工业企业科技扶持力度不够。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二是主动联系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立足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在良种繁育、耕地保护、节水技术、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大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引进或转化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10个以上,促进我区主导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2.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继续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争取前期申报项目通过认定,积极争取省、示范区科技项目的支持。3.继续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技术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精准性,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人次以上。4.持续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科技创新平台工作,加大技术创新团队的招引工作,不断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