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铜川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7 08:55
单位名称 铜川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运维;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资料收集、整理、使用,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运维;专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地理市情监测和应急测绘保障;测量标志维护管理;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
住所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街道斯明街2号
法定代表人 周静
开办资金 184.6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自然资源局(铜川市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4.62万元 95.2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基础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建成铜川市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管理平台。针对地理信息数据体量日益增大,数据类型增多,现有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提供利用不便捷等问题,通过与技术单位合作,研发并投入使用了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完善了数据管理策略,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得到提升,综合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二是持续做好基础测绘成果提供利用工作。截至12月底,全年累计向56个项目提供基础测绘成果11426幅,纸质版34张;累计向23个项目提供卫星影像数据654.22GB;累计向我市249个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50967幅,成果数据3797.82GB。完善基础测绘成果共建共享协议,累计向4个项目签订数据共建共享协议,持续推进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服务和开放共享。三是数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资源板块及时更新,实现对中心现有数据资源目录实时更新与对外发布,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服务和开放共享作用;完成全市域航拍影像数据轻量化处理,有效压缩了数据体量,减轻了数据存储与应用的压力;完成9轮机房安全环境检查及硬件运行状态检测及天地图·铜川网站运行漏洞检测与排查整改工作,切实保障日常安全运行;完善涉密数据使用后回收流程,形成涉密成果应用闭环管理,确保数据成果安全使用和及时销毁。四是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机制。为提升突发事件测绘数据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共享的服务能力,制定了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机制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五是扎实开展自查检查工作。六是积极开展数据应用宣传推广。制作卫星应用宣传展板、基础测绘成果宣传册、业务宣传视频等,不断提升中心数据资源知晓度和使用面,促进数据开放和跨领域应用,为空间信息资源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要素服务保障。(二)全面完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二期建设。一是完成卫星中心区县(园区)节点建设;二是持续做好卫星影像统筹管理工作;三是完成专题应用图斑监测工作。(三)强化信息化管理,筑牢络安全屏障。一是强化网络安全监管,确保平台系统安全运行;二是常态化开展机房设备安全巡查;三是升级业务网带宽链接;四是完成业务网设备安全加固建设并通过二级等级保护备案,筑牢网络安全。(四)扎实开展测量标志点的巡查维护与管理。全年完成3轮测量标志点巡查维护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基础测绘数据赋能铜川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成果社会化应用和共享开放持续增强,累计向我市249个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50967幅,成果数据3797.82GB,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要素保障。(二)完成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市级和8个区县(园区)级节点建设及服务推送,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服务“部、省、市、县”四级贯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星应用体系。(三)实景三维、基础测绘及卫星技术应用赋能铜川高质量发展。铜川全市域地形级三维影像制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并荣获全国地质工程测绘银奖。(四)按季度完成全市测量标志点巡查维护全履盖,全面掌握市级完好测量标志点129个,省下发完好测量标志点31个,现有测量标志得到有效保护。三、存在的问题(一)测量标志损毁事件时有发生。位于偏僻、远郊的标志点损毁查处难度大,因建设施工造成的标志毁损占一定比例。(二)卫星应用还需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现阶段部省推送亚米级影像覆盖频次低、覆盖率小较难满足业务需求,卫星遥感技术与自然资源主责主业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三)地下管线数据现势性需更新。铜川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于2015年建成,随着我市城市建成区新增、迁改、扩建的地下管线设施不断增多,近6年未开展管线数据修补测相关工作,管线数据现势性较弱。四、改进措施(一)测量标志。一是根据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测量标志属地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属地管理,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区县、乡镇(村)。二是落实“国家级测量标志保护告知书”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测绘法宣传日和法制宣传日,广泛宣传测绘法律法规以及测量标志的重要性和破坏标志的危害性,提高社会公众对测量标志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卫星应用。一是优化卫星影像数据收录分发机制。全面整合各类卫星影像数据获取渠道,完善卫星影像数据共享分发平台;二是强化数据统筹与优化流程。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建立“接收一批、生产一批”的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三是加大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普及遥感影像云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三)地下管线更新。拟按照《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要求,结合建设实际,计划对城市建成区新增、迁改、扩建的地下管线开展数据修补测相关工作,据实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更新数据库工作,保障我市管线工程规划建设、应急管理工作的数据应用需求,为我市地下空间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数据保障。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巩固提升市、县卫星应用建设成效。持续提升卫星中心运行管理水平,紧跟数据周期及时更新收录遥感影像数据,不断提升影像数据现势性和准确性,最大化满足业务应用数据需求;(二)推进落实测量标志属地化管理。全面实施测量标志属地化分级分类保护管理,梳理下发区县测量标志相关数据资料,配合区县做好测量标志普查巡查、维护、委托保管、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三)常态化开展基础测绘成果提供利用。依托已建成的地理信息时空数据管理平台各项功能,实现对中心多类数据库集中管理、科学存储与高效应用,不断提升大规模数据处理效率和对外提供使用便捷性。(四)统筹谋划局系统信息化建设,发挥平台系统融合共享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