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2-26 16:58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咽喉科、口腔、皮肤、急诊、麻醉、检验、病理、影像、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乳腺腮腺科。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泾惠八路4455号
法定代表人 王满
开办资金 28906.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4147.79万元 34095.8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强筋壮骨”,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职称晋升。2024年晋升中、高级职称22人。二是人员招聘及优质资源引进。招聘合同制、备案制人员共148名。依托省市三级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国医大师杨震学术经验基层传承工作站9月14日落户医院,设立3个省市名中医工作室,定期来院坐诊并展“师带徒”培训,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有效解决群众看“名中医”难问题。三是进修学习。共派出29名医护人员学习介入、肿瘤、重症等新技术业务,培养精神科临床人才1名,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四是获得荣誉。(二)不断精进,增强医院发展动力。2024年开展行政查房17次,业务查房48次,考核共进行各类业务培训90次,组织各类演练45次,考核16次,参加网上继续教育431人次,合格率100%,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职工专业素养及科室之间协作能力。(三)深化医改,加快区域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一是深化医联体。省中医、陕中附院、市妇幼、市三院、市公卫中心等三级医院共26名专家长期在我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指导等业务。2024年度下沉专家坐诊门诊量1300余人次,查房80余次,专家指导手术200余台,开展科内培训11场次,参与人数200余人次。二是加入专科联盟。先后加入陕西省卒中专科联盟、西安市中医专科联盟等25个专科联盟。三是做好医共体各项工作。全年共举办2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4期区乡村医师培训班,累计为500人次中医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下基层义诊40次、中医公卫宣传22次。协助鹿苑卫生院建设中医科,崇皇卫生院建设脾胃病科。协助姬家卫生院和泾渭卫生院建设骨伤科、心病科、脾胃病科、脊柱病科、内分泌科、脑病科,推进“一院一品”建设工作。与五家卫生院共建“三大中心”。协助区卫健局中医科完成村卫生室的14家中医阁建设任务。(四)守本创新,提升医院软实力。一是新开科室,拓宽业务范围。新开设了‌重症医学科等8个科室及专病门诊‌,使临床科室总数达到30个,并设有14个住院病区。其中新设的健康管理科已为7300人次提供体检服务;静配中心可满足500多名患者的输液需求;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西安市首个二级区域中心实验室,可开展项目800余项,打通和辖区22家基层网点之间的检验信息互传、样本信息共享,有力推动检验结果互认互通。二是加强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2024年度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包含脑病科、脾胃病科和急诊科。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脊柱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申报项目。肺病科按照PICC建设标准已完成前期工作及模拟验收,现准备迎接验收。三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服务能力。开展血液透析术等30项(补充内容)院内新技术新项目,通过不断拓宽诊疗范围,力争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四是推进三大中心建设,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由脑病科、心病科、骨伤科分别牵头建设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水平。120急救点正式启用,成立120院前急救团队,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无缝衔接,通过与“三大中心”的有效整合,打通生命救治快速通道,中西医结合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五)智慧为引,打造便捷、高效医院。一是新设备安装。新装医疗设备包括3.0T核磁共振、640层超高端CT等安装并验收到位并平稳运行。二是信息化建设。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机进行挂号、排号、缴费查询等,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开通办理病案复印—邮寄到家服务,节省患者就诊时间。(六)培训+义诊,健康服务“零距离”。截止12月,健康管理科共接待体检人员7300人次,联系体检单位约20家。开展健康教育、主题义诊、传染病防治宣传、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活动45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圆满完成高陵区中医药文化集市活动承办工作。(七)完成综合大楼修缮与工程改造。完成司法局综合大楼水电接入、内外修缮工作,部分科室已搬入办公。完成煎药室、围墙、北街院区电梯拆除等工程。(八)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启动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启动会以及三级中医医院擂台赛及创建工作推进会,从设施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召开9次杏林大讲堂暨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业务培训会,上下联动、逐步完善,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跨越式发展。(九)全方位宣传,营造浓厚中医药氛围。本年度公众号、订阅号共371篇文章,视频号发布52个视频,院报刊印12期,其中视频号最高点击量达2.8万。‌医院新开设了五期直播活动,内容涵盖肛肠、内分泌、皮肤、影像学、颈椎病等多个领域。发表内容多次被区、市级平台转载,被‌‌《中国中医药报》刊载4次,内容包括医院开设“颈肩腰腿病夜间门诊”、开展“大手拉小手·健康小卫士—我是中医小学徒”活动、承办高陵区2024年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的图文稿件、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穆托航撰写的文章《自拟方治疗糖尿病性泌汗异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院报12期,发文203篇,收文822篇,承办大型活动23次,配合上级部门承办会议25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门诊20.56万人次,同期增长4.2%;住院1.97万人次,同期增长27.1%;手术1816人次,同期增长96.7%;其余各项质量、效率指标完成良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医院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的医院发展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医院管理,搬入新院后已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医院管理体制,但仍存制度不健全、中层干部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引导、执行力不强等短板,医院管理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急诊科、院前急救、“三大中心”建设等工作都在持续进行,但医院整体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仍有待加强,急危重症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3.中医药特色还需加强中医药特色在一些临床诊疗中参与不充分,西医手段占据主导,中医药特色发挥不明显。尽管医院目前已制定多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但中医中药治疗未得到深入实施与广泛应用。改进措施1.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按照总院的部署,调整组织架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财务管理,营造现代化医院文化等,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提速、再提标、再提效,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2.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急诊科和院前急救120联合运用多学科协作等,统筹全院医护人员、全院不断提高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3.中医药特色还需加强通过开设中医护理特色门诊,丰富中医诊疗手段,开展针灸、推拿、火罐等传统项目,研究应用五运六气、膏方等特色疗法提升中医急诊能力,建立中医急诊体系,研究开发中医急诊药物,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为群众提供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和干预方案。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培训。与社区合作,推广中医健康理念和方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目前区域内及周边多家三级医院的设立,对县域内的医疗资源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工作的主要方向,这对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又有了更高要求。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医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1.强化专科建设:集中资源打造如针灸、推拿、中医妇科、中医肿瘤等特色专科,引进先进中医诊疗技术和设备,培养专科人才,提高专科诊疗水平。2.创新中医诊疗服务: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展如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中医康复与运动医学结合等创新服务项目,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与中医药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师承教育,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中医人才和西医人才,提升医疗团队整体素质。2.优化就医流程: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检查报告查询等线上服务,设立导医岗位,为患者提供全程引导服务。(三)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1.塑造医院品牌:以中医文化为核心,打造独特的医院品牌形象,规范医院标识、口号等,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医疗效果,树立良好口碑。2.多渠道宣传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中医养生知识、专家坐诊信息等内容,举办健康讲座、义诊活动,提高医院知名度。(四)推进医养结合与产业发展1.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老院区改造,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拓展服务领域。2.拓展中医产业:开发具有医院特色的中药制剂、中医保健产品,推动中医产业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2024.3.18-2025.12.31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