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陕西省计划生育研究所)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产科、妇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科、口腔科、麻醉科、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剂科、儿科、内科、眼科、儿保科、妇保科、皮肤科、中医科、理疗科、遗传优生科;相关教学培训及科学研究。 |
住所 |
西安市雁翔路1616号 |
法定代表人 |
李亚军 |
开办资金 |
150437.54万元 |
经济来源 |
事业差额补助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288847.68万元 |
306484.53万元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8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是医院建院5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院职工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医院发展持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一、医院服务量实现新突破。全院门急诊229.99万人次、同比增长6.98%;出院8.05万人次、同比增长20.98%;分娩活产数2.95万例、同比增长30.4%;手术6.55万台次、同比增长11.82%。全年收入17.53亿元,支出15.76亿元。医院被省卫健委评为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连续23年保持这一殊荣。二、履行辖区管理职能更加有力。一是落实辖区业务指导要求,辖区业务指导卫技人员任务完成率158.94%,辖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覆盖年度任务完成率310.06%。二是全力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做好“两癌”“两筛”等妇幼卫生项目管理,持续面向全省推广5项妇幼保健适宜技术。三是完成“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三期项目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联网基层医院365家,开展远程门诊、讲座、会诊等528次,双向转诊大幅增加。三、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扎实开展医疗质量内涵提升年活动,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及患者就医体验行动计划和手术质量安全、病历内涵质量、患者安全3个专项行动。全年医院药占比16.35%,同比下降13.56%,门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2.7%、17.9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至19.91,同比下降1.5;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降至19.16元,较2023年减少0.84元。救治危重症患者1.74万例,同比增长9.46%。医疗投诉同比下降23.58%、医疗纠纷同比下降31.82%,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连续3年持续上升。四、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全年投入人才发展专项基金1千万元,引进学科带头人2名、博士后1名、客座教授3名、业务骨干2名、博士15名、硕士27名。3名中青年专家入选省卫健委“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外出访学研修计划。1个人才团队、2名优秀青年人才分别入选陕西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项目。1名学科骨干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名学科专家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2名学科骨干在全国妇幼健康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选派843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五、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妇产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成终期答辩。生殖中心连续7年稳居西北地区生殖医学声誉排行榜第一名。儿童血液肿瘤科获批第五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儿童神经内科获评中国抗癫痫协会二级癫痫中心。发育行为科被评为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定点医院、ADHD规范化门诊建设单位、全国首批“学习困难门诊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成立儿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科和儿童消化病学组,开设120急救站、舒适化治疗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将137个亚专科专病整合为95个,进一步突出亚专科专病特色。完成世界首例“3型脊椎肋骨发育不良”产前诊断,成功开展国内最小体重早产儿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国内首例重大标志性技术3项,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胎儿镜手术、儿童期卵巢组织冷冻等高难度手术50余例。六、科研教学工作再创辉煌。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1项、其他科研项目61项,总资助经费757.49万元,同比增长35%。发表SCI论文44篇,总影响因子129.7。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承接项目18项,资助经费201.7万元,立项数增长一倍。被陕西省科技厅评为陕西省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被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遗传中心获批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防控科研创新平台项目,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陕西省科技新星各1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次参加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92.50%,首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核通过率92.31%。七、运营管理效能不断增强。一是发挥绩效改革杠杆作用,完成行政后勤部门绩效分配改革。二是逐步完善三级运营管理体系,帮助科室提升运营能力。坚持将国考重点指标纳入科室月绩效考核,四级手术占比5.45%,同比增长0.52个百分点;微创手术占比14.95%,同比增长0.06个百分点;机构活产数占辖区助产机构活产数比例23.7%,同比增长2.11个百分点。三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精细化管理,开展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智慧服务二级评级工作。八、人文医院建设内涵不断深化。一是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健康咨询电话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投入使用。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措施。开展93项专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4190例,同比增长262%。5个科室高分通过卓越现场管理认证,巩固6S成果。开展第三方患者就医体验调查评估、“有事码上办”,主动征集患者意见。二是结合纪念建院50周年,开展一系列学术、科研、培训活动,隆重召开纪念建院50周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三是彰显医院品牌形象。完成后宰门院区视觉识别系统制作安装和曲江院区户外导视制作安装。医院微信公众号总用户达到140余万,微信科普影响力稳居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前列、位列全省医疗机构排行榜第二,连续3年被省委网信办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九、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保障有力。一是全力推进曲江二期工程建设等基本建设工作。放疗中心已取得立项批复。完成后宰门院区后院外立面装修、产科病房环境提升、分娩体验馆项目。二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扎实开展全省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常态化安全管理拉网式巡查整改,医院始终保持了安全稳定的发展态势。2025年医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创建“两中心(国家区域辅助生殖中心和国家区域产前诊断中心)“两医院”(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和建设“两工程”(二期项目工程和放疗中心项目工程)为主线,全面提升医疗内涵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坚持以“保健+临床”双核心驱动,全力推进保健与临床融合发展。坚持“保健+临床”双核心驱动,以保健促临床,以临床带保健。围绕妇女儿童健康全生命周期服务,按照妇幼保健的功能定位,发挥妇幼公卫项目等保健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融合发展机制。二、进一步加强医疗内涵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开展“医疗质量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医务、护理、质控、感控协同制定“医疗质量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从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医疗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出发,严格执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进一步突出医疗质量安全主题。三、以创建“两中心”为抓手,聚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学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生殖中心等高质量完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围绕“国家区域辅助生殖中心”建设标准,找短板。遗传中心及产科、超声中心、影像中心等凝心聚力,围绕创建“国家区域产前诊断中心”目标,不断优化指标。要以技术创新不断放大学科竞争力。要以人才队伍建设积蓄学科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招聘力度,争取博士达到100名。四、强化科研教学平台建设,推动科研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强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质量和立项数,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大幅提升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科研项目数,力争项目资金超过300万元。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40万元以上。发表中科院1区及2区以上SCI论文10篇以上。五、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院CMI值。运营管理部和医务部对各个科室CMI指数进行测定排序,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进行持续的PDCA改进。做好临床科室DRG病种数据分析,结合临床路径保障应有的治疗过程,保证“四合理”。六、加快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标智慧服务、管理、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建设智慧医院。持续开展各项业务系统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工作,不断完善安全防护策略,提升防护能力。加快建设“十四五”二期主要系统,落实互联网医院功能应用。七、以“两医院”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丰富人文医院内涵,打造“幸福妇幼”健康品牌。全院树立以“为妇女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宗旨,树立“一米高度看医院”儿童视角理念,将儿童友好和生育友好的观念贯穿于整个医疗和环境营造中,着力提升服务内涵,让患者感受到幸福。加强职工人文关怀,让职工感受到幸福。八、抓好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保障,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以“二期项目工程和放疗中心项目工程”两项工程为统领,全力推动曲江院区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放疗中心建设。加强各项保障服务,节能减排,不断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抓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物安全等,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医院平安运行。九、落实好乡村振兴任务。列支专款,进一步做好榆林横山区李家楼村乡村振兴工作。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19年12月25日至2034年8月15日;登记号08818209861011311A5181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医院被省卫健委评为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1.张学敏捐赠迈瑞新生儿小儿呼吸机1台,用于新生儿科患儿救治;2.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金赛恒-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75IU)1200瓶,用于援助生殖中心经济困难患者,已经使用511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