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金台区> 宝鸡市金台医院(宝鸡市金台区中医医院)

宝鸡市金台医院(宝鸡市金台区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2-26 09:54
单位名称 宝鸡市金台医院(宝鸡市金台区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与医学研究。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人民路5号
法定代表人 罗永革
开办资金 9889.25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金台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10.57万元 6058.5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于2024年2月,单位法定代表人由任文生变更为罗永革/单位名称由“宝鸡市金台医院”变更为“宝鸡市金台医院(宝鸡市金台区中医医院)”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我们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大抓医疗质量,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开展手术质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强化手术分级管理,全力保障手术质量安全。开展行政、医疗、护理联合查房制度,多层面保障患者安全。我们持续巩固5个市级重点专科和“五大中心”建设,推广MDT、开放绿色通道、优化救治流程,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坚持中医药发展“三个关键”,推进“三项举措”,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新开展中药煎剂、耳穴疗法、穴位注射等10余项新技术。坚持中医医师到床旁、中药煎剂送床旁、中医适宜技术在床旁“三个床旁”服务,实现中医技术与服务患者零距离。全年中医门诊挂号2万余人,体验中医适宜技术9000余人次。我们持续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秉持“区域医疗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开展“三推进,双下沉,两提升”行动,下派4支临床、医技专业帮扶团队,全脱产完成对辖区卫生院的对口帮扶。我们积极推进区域内医共体医技项目一体化建设,承担辖区卫生院检验及病理标本检查任务、大型设备共享使用、消毒供应统一配送、医技人员交流培训及心电一网通等五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积极推行区域内慢阻肺疾病健康管理工作。新开展过敏性鼻炎神经阻断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颈椎间盘突出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融合内固定术、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治疗、肺结节射频消融、ICD植入术、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药熏洗坐浴、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陕西省急性脑梗死溶栓评估》等新技术新项目21项;全年完成三四级手术660例,同比增长11%,微创手术607例,介入中心手术324例,同比增长29%;(二)我们积极适应DIP医保支付模式,努力做好“双D”时代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从规范诊疗行为,全年DIP兑付率达到75%以上。同时,加强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全年进入临床路径2600余例,单病种300余例。我们优化收入结构,降低药品耗材收入占比,降低住院次均费用,提升基药使用占比,全年药占比控制在25%左右,各项数据指标持续向好。我们严格公立医院绩效改革评价指标及二级公立医院等级复审标准,以提质增效降本为出发点,对医疗质量安全、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服务质量四大方面进行持续提升。对诊断符合率、治愈率、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等进行严格统计分析。全年抽查点评1025份病历,开展多学科大会诊15次,院级大抢救27次,疑难病例讨论15次、死亡病例讨论2次;全年受理投诉27起,医疗投诉下降15%,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我们优化科室布局,完成耳鼻喉头颈外科、心电图室、普外科、神经内科及妇科产科等的搬迁及整合工作。新增安宁疗护病区;对门诊科室布局进行调整,开设急诊科留观床,设置中医住院床,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就医体验”41项举措,开展全院“换位体验医同感受”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先后完成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开通“金台医院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推进“指尖”缴费、“诊间”缴费等多种付费渠道;推行出院结算移动办理,实现床旁结算;完成门诊慢特病一站式服务;实施“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新增无假日门诊及错时门诊;增加电子叫号系统。提供“患者不动医生动”的MDT门诊服务。我们认真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语言和行为,打造“更有温度”的护理行为,设置无人陪护病房,建立“云健康”宣教墙,积极开展造口护理、导管维护、更换胃管等延续性护理服务。体检中心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开展无假日体检,实现由单一体检模式向全流程健康管理方向转变。全年共接待体检客户20199人次,团体体检95个,办理健康证6103人次,完成高考体检4490人次,4次全区征兵体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一万余份,实现业务收入276万元,同比增长11.8%。(四)我们认真履行公立医院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全年开展“四进”健康义诊28次,“进社区”活动宣传18次,为辖区和周边居民提供免费义诊、健康体检、送医送药等服务,累计受益人群达3万人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健康讲座、关心关爱失孤家庭、无偿献血、“99公益日”等活动;东仁新城社卫中心圆满完成基本公卫任务,其中新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374份,接种一二类疫苗13961剂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2698人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472人;全年总收入共计179万元。(五)这一年,医院各部门围绕医院发展,奋力拼搏,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院感坚持重要数据监测,医废处理标准规范,多重耐药菌、血液透析感染、职业暴露、环境卫生等检测指标控制良好;公卫科坚持传染病、食源性等疾病监测网报,对结核病、艾滋病和丙肝重点传染病定期督导,妇幼、爱国卫生等工作有序开展。坚持信息化赋能,先后完成电子票据、新OA系统升级、综合服务平台、临床路径系统改造等工作,全面启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级项目建设。购置医用臭氧治疗仪、酶标仪等设备,完成设备维修746次;开展全市特殊慢性病审核、全区残疾鉴定及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民兵工作受到区人武部通报表扬;多次完成政府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实现门急诊158491人次,同比下降6.8%;出院14754人次,同比增长1.06%;完成手术2313人次,同比增长17.4%;平均住院日8.21天,同比下降0.54天;床位使用率94.01%,同比下降5.63%;药占比25.42%,同比下降3.3%;基药使用金额占比52.01%,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住院次均费用4602元,同比下降13%;各项数据基本稳定,大部分还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全年业务收入9422.66万元,同比下降10.26%;总收入11250.26万元,总支出12105万元,全年亏损854.74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综合实力不强,专科特色不突出,2.科室之间发展不均衡;3.人才引进难和人才流失并存;4.DIP付费模式下医院亏损严重,医院管理不精细;5.管理制度建设滞后;6.医疗质量、诊疗方式、患者就医体验还需提升。(二)改进措施1.提高综合实力。强化核心临床专科,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科研能力,通过与高水平院校机构合作,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和临床研究水平。加大设备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硬件保障。2.均衡科室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条件和潜力,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资源调配和优化流程,确保各科室获得均衡发展的支持和条件。3.人才引进与留存。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加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工作环境优化,提升医院软实力,减少人才流失。4.应对DIP付费模式。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调整服务结构和提供高性价比服务,以适应DIP付费带来的挑战。增强与医疗保险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5.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体系,确保医院运营的规范性和效率。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6.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新诊疗方式,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提升诊疗水平。优化患者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患者满意度。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医院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和党业融合,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着力打造“人民满意,员工幸福,社会认可的区域名院”,不断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继续加强党的全面建设(二)持续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三)继续优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四)建立健全量化考核评价机制(五)进一步提升DIP医保支付制度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六)多措并举助力专科业务发展(七)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产生实效(八)积极构建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格局(九)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十)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十一)加快智慧医院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4年4月11日至2039年2月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