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

铜川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02-24 15:46
单位名称 铜川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铜川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皮肤病专业、性传播疾病专业、传染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等16个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治未病专业,临床教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住所 铜川市新区长虹北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丁治国
开办资金 33098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949.79万元 26760.1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中医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99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突出医疗主业,业务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门急诊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85%;住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7%。门诊、出院患者中医药饮片使用率33.04%、83.38%,同比分别增长6.34%、11.68%;门诊、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17.56%、92.54%,同比分别增长4.21%、7.16%;(二)狠抓科学管理,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制定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成本分摊方案(试行)》,探索推进“三层次”成本分摊制度,(三)强化科研教学,持续培育发展潜力。牵头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1项、世界中联国际组织标准2项,举办了创刊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院长论坛。与塔吉克斯坦、加拿大、瑞士等11个国家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开发医疗机构制剂15项,已获批12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项。科研课题立项79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97篇。(四)发挥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打造甲状腺病、心血管、脑血管、骨伤、老年病、康复医学等六大中心,培育针灸、肛肠、治未病、肺病、儿科等一批重点专科。(五)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引育成效显著。引进博士14名、硕士39名。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3个,培养传承人19名,学术讲座27次,带教50多次,诊治、查房患者2700多人次。(六)实施项目带动,传承创新势头良好。努力打造中医特色示范医院,精心实施33个子项目,支出资金1379.97万元。(七)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不断创新。实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开展接待活动6次,深入科室解决实际问题19个。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措施,获益人数约11520人次,推行79项检验结果互认,获益人数约3917人次。(八)夯实安全责任,平安医院建设扎实推进。2024年1-11月份受理投诉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医疗纠纷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0%,未发生医疗安全责任事故。(九)加强文化建设,医院软实力持续提升。积极传承孙思邈中医药学术思想,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多个学术团队深入开展药王孙思邈医史文献研究,与孙思邈学术相关的《针灸续灯》《亚经方配伍》《千金方溯源-天回医简临证解读》等著作完成初稿,《千金方中药集注》已签订出版合同。推出的《孙思邈“亚经方”合剂汤法》《中医减重不挨饿》等中医科普类视频和直播节目,点击量超400万人次。印发《2024年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2次,通过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志愿云”,面向全院召集志愿者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白求恩志愿者服务队”,目前登记注册710人,开展医疗卫生、文化建设、关爱儿童、网络文明、敬老爱老等服务项目30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门诊中药饮片,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61.48%,同比增长16.09%。2024年推荐的“人人享有健康志愿服务同行”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铜川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存在问题一是中医特色还不突出,中西医融合机制还不完善;二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特色专科还不多;三是信息化建设欠账较多,智慧医疗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还不明显;五是破解党建“延伸不够”的有效措施还不多,“一支部一品牌”特色还不突出。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京陕双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六大诊疗中心建设。二是坚持人才为本,夯实医院发展之基。深化“京陕双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构建重点人才引进、院内人才培养,院内院外聚合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三是发展智慧医疗,构建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三云联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共享中药房,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院业务范围。通过新媒体向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四是实施项目带动,夯实发展支撑平台。精心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聚焦孙思邈学术传承,加快推进甲状腺病院提升改造项目、核医学科建设、实验动物中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深化拓展“校地共建、医心为患”党建品牌,打造党支部党建品牌,突显“一支部一特色”。五、2025年工作计划坚持政治引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总开关作用。精心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优化经济运行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成本核算、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支撑机制,深入推进后勤保障、设备采购改革,控制运行成本,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深化京陕双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中医特色专科,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积极申请创建陕西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专项。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建立“三云联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共享中药房,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院业务范围。巩固平安医院建设成果,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构建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共同抓的平安医院建设格局,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风险与纠纷事故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诊疗环境,促进平安医院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登记号:43525133561020212A2101有效期:自2023年03月14日至2038年03月13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