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千阳县> 千阳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

千阳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4 15:23
单位名称 千阳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调查核实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审批、发放、监督管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救助。
住所 千阳县市民中心
法定代表人 吕静仁
开办资金 1.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千阳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4万元 5.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县局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始终以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指针,牢记“保基本”职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为民解忧,有力发挥了促发展的作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规范落实救助政策。一是加大对镇级社会救助审批权的监督监管。年内,共新纳入城乡低保253户447人。在帮助镇级把好低保入口关的同时,根据工作计划,在崔家头、张家塬、草碧、水沟、高崖、南寨等6个镇各抽取1至3个村,采取共同研判或直接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抽中村的在册低保户逐户进行核查,今年共核查9个村180户,取消不符合条件在册低保户260户,有力提升了救助精准度。二是扎实开展低保特困年审。以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明确核查重点,严把时间节点,认真开展城乡低保核查工作。核查工作结束后,在除城关外其余6个镇每镇抽取1至3个村共180户进行核查,以书面形式反馈发现问题,年底,涉及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以“三查”(查残疾种类等级、查法定义务人、查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三落实”(一证一卡一协议两簿等资料落实、探视巡访制度落实、照料护理责任落实)为目标,扎实开展特困年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安全过冬情况大排查。(二)巩固拓展兜底成果。一是强化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与农业农村、教育、医保等部门密切协作,整合信息数据,实行动态监测比对,全年共向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筛查预警线索十二批次879条,完成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发布7批次117条核查任务,为精准帮扶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二是做实监测对象兜底保障。截至12月底,460名脱贫不稳定人口纳入低保219人,186名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低保114人,534名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324人,三类监测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占比达到56%,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了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三)做实信息核对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逢进必核”规定。进一步规范核对工作,加强对镇级的业务指导,推广使用信息核对网上电子授权和社会救助网上申请,着力提高电子授权码使用率。全年共审核镇级提交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数据1224批次,对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新申请对象信息核对率达到了100%,确保了社会救助工作精准精确,有效避免了错保、漏保现象的发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按时准确发放资金。严把资金发放“一卡通”录入审核审批程序,督促镇级按要求维护宝鸡市智慧救助系统,每月按时将社会救助资金准确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年底,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43户696人,发放保障金583.01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594户5674人,发放保障金3561.5451万元。保障城市特困对象2户2人,发放供养金、照料护理费3.03万元;保障农村特困对象364户371人,发放供养金、照料护理费487.64万元。审批生活困难临时救助214户,发放救助资金190.33万元,其中1.5万元以上37户,发放救助资金114.97万元;1.5万元以下179户,发放救助资金95.46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现有救助政策的研究还不深入,在工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但在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上思考不多、不深入、办法少。就镇级来说,一部分工作人员学习政策不深入,达不到准确掌握、融会贯通的要求,存在吃不透政策、执行政策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四、2025年工作计划大力推进政策创制。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千阳县城市低保操作规程》、《千阳县农村低保操作规程》和《千阳县临时救助操作规程》,厘清县、镇、村(社区)在低保和临时救助工作中的职责,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开展和政策的精准落实。深入持久宣传政策。一是健全完善政策培训机制。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县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县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培训。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与内容。印发《民政政策汇编》,同时,制作民政惠民政策电子书,融合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详细解读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传播,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了解政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