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水产技术·提供渔政监管保障。水产技术推广管理、体系指导、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培训·水产职业技能鉴定·水产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渔业环境管理·鱼药鱼料质量监测·渔业技术服务·渔业行政执法检查、许可证管理、资源费征收、资源保护·渔事纠纷处理·水生野生动植物环境保护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政务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吴淑云 | |
开办资金 | 8.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5万元 | 6.4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了开办资金、住所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完成全市水产品产量2240吨,与去年相比增长1.5%。培育水产苗种场1家,铜川百亩大农业科技公司建设育苗孵化池20个,总面积560平方米,培育鲈鱼苗种65万尾,实现我市鲈鱼苗种培育零突破。铜川百亩大农业科技公司及陕西鲂鲲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市级标准化示范场,近期拟完成验收。加大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广力度,新建陆基圆池3071.22m3,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00m3)的154%。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稳定渔业正常生产秩序,未发生重大渔业安全事故。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省市下达的水产品监测任务,截止目前,完成省级监测抽样8个,配合完成国家第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抽样14个,全市完成水产品产地药物残留监测抽样31个,产地水产品监督检测合格率100%。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渔业安全生产等线上线下培训,培训人员200余人次。(二)采取的工作措施一是推广生态健康养殖。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为抓手,加强养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推广,设施渔业发展稳步壮大,2024年新建陆基圆池32个,容积3071.22m3,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陆基圆池总容积为14.4万m3。加强新品种引进,今年引进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大口黑鲈、黄颡鱼、乌鳢等新品种220万尾,养殖品种逐渐转变为经济价值高的优势品种。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围绕先进养殖技术、渔业安全生产、水产品质量监管等,组织开展全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暨渔业安全生产培训会、水产养殖技术暨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组织全市技术人员参加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培训班、全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全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培训班、全省渔业官方兽医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174人次。组织技术人员及养殖企业技术骨干前往江苏盐城、西安长安、延安黄龙等地考察学习了现代苗种场建设、黄颡鱼良种繁育及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大闸蟹生态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助力提升我市养殖技术水平。三是抓标准化创建。制定市级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内容和标准要求,确定创建主体,加强示范创建工作指导,指导创建主体开展养殖生产条件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健康养殖各项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和落实监管措施等各项创建工作。铜川百亩大农业科技公司及陕西鲂鲲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市级标准化示范场,近期拟完成验收。四是科学养护生物资源。6月6日,在赵氏河流域龙潭水库成功举办了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铜川市2024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共放流鲢、鳙鱼种30万尾,促进水域生态平衡,有效维护我市水生生物多样性。12月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五是加强安全监管。积极开展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将3个重点品种养殖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全覆盖排查建档。制定《铜川市水产养殖重点品种易检出药物清单》,落实白名单制度,宣传普及科学用药知识,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易检出药物清单》等宣传材料100余份。制定印发了《2024年全市渔业平安守护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渔业“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编印《干旱期间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暴雨洪涝灾害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技术指引》等资料,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对渔业设施、渔业机械、渔药渔饲料使用和消防等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排查,全链条强化渔业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设施渔业再上新台阶。加大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广力度,新建陆基圆池3071.22m3,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任务(2000m3)的154%。二是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精心指导下,印台区陕西琳乔绿色生态园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为我市首个全国骨干基地。三是铜川百亩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国现代设施渔业创新引领主体,为我省首家并唯一入选的主体。四是水产养殖再填新模式,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模式首试成功。五是新品种引进见成效。我站在湖北武汉成功引进“黄优一号”黄辣丁新品种,指导企业在江苏盐城引进的大闸蟹落地铜川,在铜川适应性较好,发挥了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等优势性能,为以后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六是我站去年及今年连续两年被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评选为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在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我市首次就设施渔业发展作交流发言。三、存在的问题(一)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大部分养殖主体注重水产品养殖生产,不注重苗种生产、水产品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环节,缺少全产业链发展思维。(二)渔业产品缺乏优势。受水域资源限制,我市水产养殖规模小而分散,常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名优产品比例偏低,难以在规模上形成批量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三)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市级和区县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均极度缺乏,老龄化、非专业化严重。乡镇一级更是无负责水产方面的人员和机构,导致一些先进技术难以推广,重点工作难以推进。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指导苗种生产企业引进和生产苗种,引导养殖企业开展水产品初加工加工,创建铜川本土品牌;鼓励渔文旅结合,延长渔业产业链条。二是加强渔业龙头企业培育,扩大养殖规模,做精做优铜川渔业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水产养殖体系建设,强化推广力度,加强培训技术,吸引技术人才,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人才队伍建设。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一)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促进渔业提质增效发展。聚力推广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加快设施渔业发展,指导新建陆基圆池2000m3以上。加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力度,指导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个。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鲈鱼、黄颡鱼、中华绒螯蟹等名特优品种。创建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示范引领全市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延伸渔业发展产业链,指导企业集成渔业现代化技术和装备,建设水产品初加工车间,不断提升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全市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2250吨。(二)强化涉渔领域风险防控,促进渔业安全发展。持续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排查治理渔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巩固渔业安全生产四级网格化监管,明确渔业安全生产权责清单,稳定安全生产局面。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督管理,强化规范用药宣传培训,抓好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全面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拟实施2025年渔业水产品质量监管项目,积极推进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力度,完成省市下达的水产品监测任务,合格率不低于99%,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三)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黄河禁渔期制度,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和修复活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探索推广绿色渔业技术模式,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大水面生态渔业,努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利用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活动,积极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形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良好氛围。指导养殖场户开展尾水综合治理,强化运维长效常态,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四)完善水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促进渔业创新发展。深化科技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开展健康养殖、新品种引进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水产技术研究及推广水平。加大渔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素质渔民、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全面增强服务支撑能力。以线上线下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开展渔业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安全生产监管等培训,推广养殖新技术,全年培训不少于200人次,赋能渔业产业振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