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良周秦汉宫遗址文物保护所

澄城县良周秦汉宫遗址文物保护所

发布时间: 2025-02-24 09:53
单位名称 澄城县良周秦汉宫遗址文物保护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护辖区文物安全,促进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开发、服务景区发展。
住所 澄城县王庄镇良周村
法定代表人 刘百乾
开办资金 204.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48万元 75.48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良周秦汉宫遗址文物保护所.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开展景区文化交流服务提升工作1.依托良周秦汉宫旅游景区深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扎实开展各项文化交流活动,分别推出“红色研学之旅”、“革命传承之旅”、“自然风情之旅”三条一日游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体验别样良周。2.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发挥文化遗产作用,增加良周景区创文标识牌,更换部分旧展板,给予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3.五一假期成功举办良周景区暨良周村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以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载体,通过展示非遗洪拳鼓、戏曲秧歌表演等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宣传了良周景区的知名度。(二)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加强1.加强文保单位巡查力度,确保文物安全。多次在刘家洼街道、良周景区开展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组织邀请渭南考古基地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不定期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学习和培训,做到文物安全警钟长鸣。针对2处国保、1处县保和1处省保共四处文保单位地处沟边、散布野外的实际,克服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的长期困难,切实落实巡查责任,持续加强日常巡查,做到巡查工作无一疏漏、文物安全万无一失。2.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文保单位开展文物安全排查行动,重点检查文物本体等文保单位易发生的安全隐患,摸清底数,摸准现状,建立台账。3.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真正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保障文物安全,我们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增强干部职工“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文物宣传利用持续开展1.组织文保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文保员队伍建设,提高文保员专业素质。2.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乡镇集会开展宣传活动,出动人员3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600余份,走摊位进商店50余家,面对面交流讲解近100余人次,参观社区博物馆,观赏非遗洪拳鼓表演,让文物保护走进大众、贴合大众,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3.5月16日上午,良周文保所、刘家洼学校、北关中学和澄城县博物馆合作举办“一眼穿越千年刻绘秦汉雄风”良周秦汉宫文化遗产进课堂版画展在良周景区展出。此次举办版画展进课堂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考古文物知识,体会了文物的精美,又学会了版画的制作,将版画与文物创新结合,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魅力和光彩!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文物保护工作和景区发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月份配合市局完成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主要负责普查王庄镇的文化资源摸清排查工作,通过普查明确资源底数和保护对象、健全管理机制、增强文化自信,全面落实保护第一的指示方针,让文物遗存能够代代相传。12月顺利完成了陕西省考古学会新增会员的信息登记工作,参加了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建立会员单位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学会成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让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定期对文物保护进行宣传,全年4处田野文物保护单位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周边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五一假期成功举办良周景区暨良周村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以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载体,通过展示非遗洪拳鼓、戏曲秧歌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体验农家采摘、休闲观光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良周景区的知名度。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文保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专业人才补充不足。2.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和业务素质不高。(二)改进措施:1.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临时聘用和专业人才引进的方式补充文保人员队伍。2.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始终坚守文物安全红线、底线、生命线,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断夯实文物安全基础,加强文保单位巡查力度,确保文物安全。二是依托渭南考古基地,举办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号召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行动中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