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中心敬老院

汉中市南郑区中心敬老院

发布时间: 2025-02-24 09:44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中心敬老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农村五保、优抚、三无对象正常生活;对农村五保、优抚、三无人员提供吃、穿、住等相关养老服务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阳春镇付家河村
法定代表人 熊进
开办资金 14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6.5万元 1353.4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中心敬老院.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中心敬老院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提升院内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我区投入使用的敬老院共7所,其中:1所中心敬老院、4所区域敬老院(黎坪、新集、法镇、碑坝)及2所护理院(青树护理院和高台护理分院)。(一)严格按照《陕西省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全区城乡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做到老有所居、病有所医、娱有所乐。(二)严格遵守一日生活管理服务制度,每天按时帮助或协助老人起床、洗漱、穿衣、整理床铺等。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更是由护理人员全方位协助,确保他们的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整洁舒适。定期对老人房间、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损坏的家具、电器等,确保老人居住环境安全舒适。(三)积极探索完善医养融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敬老院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敬老院+医院”(区级及以上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养模式,相互支撑,相互依托,不断优化各种为老服务保障措施,全力提升入院老人幸福指数。(四)加强对老人的安全管理,在敬老院的各个区域安装了监控设备,24小时实时监控。对老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制定了老人外出管理制度,确保老人外出安全。全年未发生老人走失、意外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和老人的消防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备完好有效。(五)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举办棋牌比赛、唱歌跳舞活动、观看电影等。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大型娱乐活动,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在端午节、重阳节等特殊节日,举办大型文艺汇演,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各敬老院承担着全区3000余名城乡特困对象的集中供养工作,共设有床位1072张(其中中心敬老院332张、4所区域敬老院共430张、高台护理分院230张、青树护理院80张)。(二)截至2024年12月,全区集中供养858名特困人员,其中:失能202人、半失能544人、自理112人;中心敬老院入住261人,四个区域性敬老院入住330人,高台护理分院189人,青树护理院78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可能无法得到最及时、最专业的照顾。二是在城乡特困集中供养政策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广泛深入,导致个别家属容易对敬老院工作产生误解。三是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务实创新、迎难而上的工作干劲。(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专业人才技能培训储备,开展专业照护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照护水平,邀请医院和卫生院专业护理人员来院授课指导培训。二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城乡特困集中供养政策培训学习,切实把政策向老人及家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人及家属“听得清、听得懂”,着力消除家属对敬老院的误解。三是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考核、评议、评估制度,建立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优秀员工奖励机制,奖罚并重,赶超先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作风能力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全区敬老院机构的服务保障能力。(二)加快推进智慧养老系统建设,拓展其功能,实现与省级民政智慧养老平台的连接,确保养老服务保障工作更加规范。(三)持续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四)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夯实责任,加强管理,继续加强人员、消防、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定期更新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全区敬老院安全无事故。(五)完善与家属的沟通机制,每周或每月向家属反馈老人的情况,包括身体状况、生活点滴、参与活动等信息。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