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全区营商环境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文兴西路智汇原领创大厦10楼1018室 | |
法定代表人 | 刘勇 | |
开办资金 | 3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87万元 | 33.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营商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出台《秦都区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咸秦字〔2024〕35号),坚持大抓改革、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开展“十大行动”。开展政务服务“五进”系列活动,推动政策宣讲进园区、进社区、进商圈、进企业、进集市;在装备制造产业园、人民中路中央商务圈等站点建立秦小驿政务服务驿站7个;完善及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51项;开展各类招聘会10余场;为辖区企业拨付各类奖补资金超过3100万元;撤回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35件;向纳税人缴费人推送红利账单6756份;完成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9起;制定规范涉企行政执法11条具体举措,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组织法律知识讲座等宣传活动3次;办结涉企案件470余件;12345热线办结各类群众反馈工单22752件,办结满意率99.96%。在市级以上媒体累计刊发稿件20余篇。全面系统推进营商便利度评价中开办和注销企业、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执行合同、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保障企业权益等6项指标建设,成立秦都区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1+10+17+N”工作专班,明确各项任务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机制,建立目标任务工作台账,要求各责任单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络,按时跟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及时上报工作亮点成效,确保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不偏科,无短板。结合市上遍访“五上”企业要求,制定出台《秦都区2024年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包抓方案》,由区级领导带头,针对全区5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6户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按照“四个一”工作机制,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工作,当面听意见、问需求,找路径、解难题,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活动开展至今累计入企300余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原则,邀请辖区内经营主体参与全省前三季度经营主体满意度评价,经营主体对政府诚信情况、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助企纾困政策满意度、资源要素配置便利度、行政执法规范性、数字政府建设、“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等方面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共计完成样本量850余份。组织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业务骨干参与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专题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全区范围内学习并转发《陕西省2024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清单》,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及时对亮点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争取形成符合我区特色的示范性经验。“建设园区政务服务驿站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改革主题被纳入2024年陕西省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清单。“政务服务‘小驿站’释放审批‘大效能’”改革案例在全省2024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案例评选中喜获“最佳实践案例”。三、存在问题;一是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学习力度不够。对亮点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力度不够,未形成符合我区特色的示范性经验。更好的服务企业就要加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并在学习借鉴基础之上创新方式,形成自己的工作新模式。二是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不足。各区县之间政务事项信息未实现互通共享,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仍存在,影响办事效率。四、改进措施;1.持续加强先进经验做法复制借鉴推广工作。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标国内、省内改革先行区,邀请专家及先进地区业务骨干对我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惠企便民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外出学习考察,从提优政务服务、提速项目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推动获得信贷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区营商环境各项业务的水平,提升发展动能。2.持续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将营商环境宣传推介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加强与省市媒体对接,加大对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册、宣传标语、宣传海报等进行传统广告宣传;利用大型户外广告、公交站牌、工地围挡等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利用营商环境宣传片、LED显示屏、商场大屏等进行立体广告宣传,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知晓率、认同感,推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抓好营商环境两大指标。一是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考核指标。围绕新一轮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细化工作举措,联合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督查科,适时对对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现场督办、随机抽查,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任务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以最有力举措倒逼整改任务落实;二是营商便利度考核指标。对标省市营商便利度考核指标体系,紧盯开办和注销企业、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执行合同、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保障企业权益等6项指标,督促各指标牵头单位,保持与市级部门密切联系,对于已经达到改革目标的指标进行巩固加强,对于未达到改革目标的指标建立专项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在全市考评中不失分、无短板。2.持续落实“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若干措施。对照《咸阳市落实“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助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结合我区实际,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围绕用好诉求平台、健全交流机制、常态化入企帮扶、完善诉求办理流程、规范涉企检查、强化智慧监管、开展政策评估、强化考核激励等8个方面的25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保障各项措施落地生效,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经营。3.持续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做实“企业墙内事帮办、企业墙外事包办”服务机制,紧盯全区重点项目、规上企业、限上商贸业等进行包抓,积极主动作为,定期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研究解决企业项目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收集的问题按类别、按职能进行精准分类,精准交办。邀请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对各包抓单位驻企联络员进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培训,真正实现全方位、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