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潼关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秉持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惠民的理念,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为潼关县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文化馆:传承文化薪火,点亮多彩生活1、全民艺术普及2024年,潼关县文化馆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全年开设“金城百姓艺术学堂”,共开设绘画、戏曲、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合唱、古筝、葫芦丝等8类培训课程,累计120课时。暑期为留守儿童开设少儿免费艺术培训,涵盖舞蹈、葫芦丝、古筝3类课程,共计24课时。同时,线上开展“金城艺术学堂”培训课程80余期,进一步扩大了艺术普及的覆盖面。2、文化节庆活动从“五一”到“十一”期间,潼关县文化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社会文艺人才、发动社团力量,在啤酒广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97场;举办2024年潼关县“锦绣乡村舞彩潼关”首届村舞大赛决赛,并同期举办“翰墨歌盛世丹青绘华章”书法美术作品展。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渭南·潼关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3、非遗传承与推广在滨河小学开设古战船、踩高跷、锣鼓等非遗传习班,成立了100余人的少儿社火队。全年累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40余场次,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普及。(二)图书馆:开启智慧之门,营造书香之城1、馆藏与读者服务截至2024年10月,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74,526册,新购图书4,000余册,全年接待读者9,287人,文献外借册次76,100,办理读者证247张。线上推送软文287篇,线上服务28,719人次,网站访问、视频号、抖音号浏览量达63,200余人次。2、阅读推广活动举办“书墨飘香·悦享新年”庆元旦亲子趣味活动、“翰墨飘香迎新春”少儿书画培训、“翰墨飘香送福来”春联义赠活动等。在重要节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读书分享活动等。开展“四送六进”活动,走进校园、景区、社区等,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普及。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全民艺术普及成效显著通过线上、线下“金城百姓艺术学堂”活动,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同赴潼村同兴乡村”志愿服务、“大地欢歌幸福潼关”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惠民演出、“四送六进”等惠民活动惠及群众16.66万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3、文化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少儿老腔艺术团代表陕西省赴长沙参加2024年全国青少年戏曲展演活动,荣获铜奖。潼关酱菜荣获2024年渭南市旅游商品大赛非遗创新旅游商品银奖,潼关古城香氛礼盒、古战船文创产品获常规旅游商品铜奖。《潼关肉夹馍助力乡村振兴》荣登陕西省首届非遗年度典型案例榜单。黄河老腔艺术团在2024年渭南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百团汇演”成果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奖。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问题一:文化活动创新不足虽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足,难以持续吸引群众参与。整改措施:成立文化活动创意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创作,挖掘新的活动主题和形式,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2、问题二:文化活动宣传推广不足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整改措施: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制作具有潼关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增加线上文化活动直播,提升宣传力度,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3、问题三: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虽然开展了一些特色活动,但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整改措施:制定品牌建设规划,明确潼关县文化馆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品牌宣传,通过参加文化展览、举办特色活动等方式,提高潼关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问题四: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不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不够完善,部分乡镇和村级文化服务点设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整改措施: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点的建设,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水平,确保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到基层,方便更多群众享受文化服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依托文化馆、图书馆现有的文化服务品牌,迅速组建专业的文化活动创意团队,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节点,积极开展省市县馆际交流,提升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加大文化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制作更多具有潼关地方特色的短视频,介绍潼关县人文历史、文化活动和非遗特色文化资源。增加线上文化活动直播,提升宣传力度,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3、完善文旅融合设施管理与运营对于城市书房,定期更新书籍,确保书籍的种类丰富、内容新颖。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创建新型阅读空间,形成“15分钟城乡阅读圈”,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服务。4、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