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陵县> 黄陵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黄陵县建筑业劳保基金统筹办公室、黄陵县城市建设档案室)

黄陵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黄陵县建筑业劳保基金统筹办公室、黄陵县城市建设档案室)

发布时间: 2025-02-21 10:04
单位名称 黄陵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黄陵县建筑业劳保基金统筹办公室、黄陵县城市建设档案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提供管理保障。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监督管理;建筑行业劳保基金使用、调剂拨付、日常管理;接收、保管本县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形成的重要档案,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的检查验收和日常管理。
住所 黄陵县中心广场城建大楼
法定代表人 兰广德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陵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5万元 1.2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基本工作开展情况(一)招投标监管工作全年建设工程备案招标24项,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21项、农业2项、交通1项,进场交易比例100%,完成招投标共19项,3项正在办理阶段,完成交易总额74007.83万元,办理中标通知书备案33份,市内中标企业22个,省内市外中标企业5个,省外中标企业6个。1、扩大发包信息的社会覆盖面我县备案招标的建设项目(县域内全部及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全部纳入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统一监管,打破以往行业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局域网”。我县建设工程招标,从公告发布、文件发售、投标文件上传下载、答疑澄清、异议提出和回复、开标文件的解密、结果公布、中标通知书备案等全部在电子交易平台网上通办。2、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市发改委对我县下达年度异地评标任务4项,我县全年采用远程异地评标开标6项,超额完成50%,抽取评标专家6次,抽取外地评标专家12人次。(二)劳保统筹管理为保证建筑业劳保统筹扫尾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积极联系施工企业办理劳保统筹退费,主动联系未退费企业120余次,办理返还审核19笔,合计515.13万元。(三)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全年共接收4个项目的城市建设档案212卷,整理归档212余卷,为8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提供了建设档案查阅服务,发挥出城市建设档案在规划、项目建设、消防、建设成果的维护、城市功能保障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作用。(四)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一是紧盯县营商环境指标任务,逐项落实具体改革目标和工作措施,积极推动建设工程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做到应招必招、应入必入,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化全流程及不见面开标;二是不断优化程序,简化办事流程,多种方式推进保函替代保证金使用,不断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质效,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圆满收官。二、社会效益1、借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覆盖面广的优势,扩大外省、外市建筑企业的知晓率,提高各地优质建筑企业参与我县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建筑市场良性竞争,提高了项目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让更多优质专家参与评标实现不同地点专家同时在线评审,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因素。这不仅保障了评标的公平、公正,还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招投标活动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环境,使更多项目能在合理、规范的流程中找到最合适的承接方。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市交易中心电子保函启用后,电子保函单一只能使用交易中心开具的,没有开放线上互认的端口,银行保函还需现场扫码确认。2、建筑业劳保统筹退费情况复杂,因时间久远有的施工企业已经注销,有的注册信息上的电话已经变更,联系不上当事人,影响退费效率。3、一是目前县城建档案室收藏的3000余卷档案均为纸质档案,不能进行电子化查阅,查阅效率低检索不精准。整改措施:1、积极向市级平台反馈意见,推动银行和专业保险机构开具的电子保函接入电子保函平台。争取在2026年底前实现银行和专业保险机构开具的电子保函在平台全面应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2、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和安排,持续做好建筑业劳保统筹返还工作。3、计划对存量城市建设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2025年底前完成存量档案电子化工作,并确保新增档案及时电子化录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四、下年度工作计划(一)规范项目招投标中介选取对我县需要中介机构进行招标代理服务的项目,全部进入延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超市选取中介服务机构。一是清除行业项目代理垄断,预防建设方指定代理机构而滋生的腐败;二是推动代理中介机构良性竞争,通过中介机构动态评价和综合评级,对比价格、服务、专业等各方面因素,实现中介代理机构的优胜劣汰。(二)大力推动异地评标常态化。围绕推动和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活动统一、规范、有序开展,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促进优质专家资源的共享。(三)强化服务群众的本领。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常态化,培养干部“一岗多能”,同时对监管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工,采取“老带新”和“一帮一”的工作方式,提升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