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渭南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1 08:50
单位名称 渭南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防汛抗旱减灾。防汛抗旱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调查评估;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和管理。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东配楼
法定代表人 张百侣
开办资金 23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8.89万元 134.63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严格落实防汛责任。4月19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全面部署防汛备汛工作。充实调整指挥部成员,增加铁塔渭南分公司为成员单位。明确13名市级包联领导,签订市县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行政、技术责任人1058人。5月8日,对全市防汛抗旱、城市、重要河流、重点水库的152名行政、技术责任人在《渭南日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4月23日至29日,组织开展黄渭洛河及南山支流河道清障专项督查。5月20日至31日,市级包联部门赴各县市、区开展全市防汛安全大检查。先后组织开展3轮次专项督查检查,动态跟踪管理,累计排查整改隐患863处。三是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突出“领导、责任、措施”三个关键,组织会商研判12次,下发明传文件16份,发布预报预警信息546期,召开视频调度会11次,派出7轮督导组一线指导,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2次,升级启动洛河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强化与上下游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执行点对点叫应机制,督促提醒预警区域,紧盯风险区、责任田。四是突出人员转移避险。复核修订防汛风险区754个,落实1463名县、镇、村、网格四级转移避险包联责任人,将26处在建涉河工程、1001名作业人员纳入属地防汛体系和镇(办)政府防汛避险人员转移体系。五是着力强化应急保障。4月,修订市级防汛应急预案。5月11日,举办全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班。5月23日至24日,开展黄渭洛三河重点险工险段现地勘察、技术交底活动。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平台,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6月11日,举办全市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演练。持续开展“强化风险意识,谨防厌战情绪”防汛警示教育“五走进”活动,切实提高群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全市修编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584个,举办培训班119期,组织演练206场,落实抢险巡查队伍757支5.74万人,储备物资6大类价值9477万元,切实提升各级应急处置能力。六是加强防汛应急值守。5月起,我市各级迅速进入24小时防汛值班,严格执行《汛情处理规定》,确保各项汛情指令及时上传下达。二、社会效益情况2024年汛期,我市极端天气依然多发,局地暴雨和河道洪水均有发生,共出现9轮强降雨过程,渭河发生1次超警戒量级洪水和1次警戒量级以下洪水过程,北洛河发生1994年以来最大洪水,状头站洪峰流量超保证,列1933年建站以来第3位。中小型水库运行稳定,各类水利工程未出现大的险情。全市上下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稳步推进,无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实现了全市安全度汛目标。统筹做好抗旱减灾,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动用各类水利设施7716处,全年累计完成灌溉面积930.3万亩次,有效减轻了干旱损失。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基层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物资储备、队伍分布还存在不达标、不均衡的问题,前置应急保障能力和灾害应对处置需求亟需提升。整改措施: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聚焦干部队伍、救援能力、物资装备、宣传演练等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基层防汛一线应对处置能力。2.黄河、渭河不利河段和险工增多,北洛河水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工程防御标准不高,南山支流现有堤防标准低、质量差。整改措施:加强部门间会商研判,强化监测预警,紧盯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巡查防守,修订完善预案体系,抓实应对准备,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加强基层防汛应急能力建设,督促指导加快水毁工程和非工程设施修复,及时补充防汛抗旱物资,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等措施,不断强化提升预警预报和隐患识别能力。2.不断强化防汛培训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各级防汛干部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提升群众防汛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