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澄城县> 澄城县文化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澄城县文化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0 17:29
单位名称 澄城县文化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文艺创作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澄城县东大街72号
法定代表人 权俊川
开办资金 118.9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1.28万元 29.45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文化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在县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以群众文化品牌提升惠民能力1.拓展公益艺术培训方式,组织基层文化干部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进行培训。组织全县基层文艺骨干舞蹈培训、少儿器乐、少儿舞蹈、声乐培训、秦腔自乐班艺术培训、文艺社团创作培训班共10次。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基层文艺爱好者创作的多样需求。2.坚持创新发展,全方位实施文化惠民。组织不同社会文化团体、文化志愿服务者,借助春节等时间举办“迎新春庆佳节”惠民演出、澄城县2024年“文艺军营”等惠民活动共计50场。举办“龙腾盛世臻美古徵”澄城县2024年优秀歌手大赛、“龙腾盛世臻美古徵”澄城县2024年优秀群众文化节目展演活动;参加“大地欢歌舞动三秦”2024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渭南分会场暨渭南市第五届广场舞展演活动。3.编排舞蹈《盛世欢歌》、《因为有了你》、三句半、小品《三袋水泥》、《盼归》等文艺节目,参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巡演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二)以创新结合对外学习交流提升非遗影响1.加强非遗培训工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举办各类非遗技艺培训10次。利用非遗日或传统节日组织举办大型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展销活动,举办“逛新春集过幸福年”非遗年货大联展活动、五一劳动节期间组织我县非遗项目“洪拳鼓”“威风锣鼓”表演为群众送去美好的节日祝福。2024年非遗日采取非遗展览进校园,非遗知识宣讲进乡村、进校园、在县域内机关单位组织手工技艺操作、少儿陶瓷体验等多种活动,充分展示澄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魅力,提升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非遗交流影响深远。先后接待咸阳市群众艺术馆来我馆开展馆际经验交流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来澄调研省级非遗项目澄城面花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推介澄城刺绣代表全省参加马来西亚“文化陕西”旅游推介会、尧头陶瓷、澄城刺绣等多项非遗亮相在华阴市举办的“鼓舞中华九州同庆”2024国庆非遗大集。3.我馆立足自身实际,以非遗产业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通知命名确定非遗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依托实体产业和示范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高层次的技能培训,不断壮大传统工艺传承人队伍。4.按照国家文化部等相关部门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民间艺术档案信息库,建立完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目前,全县共有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各级名录,其中国家级名录2个,省级名录11个,市级名录10个,县级名录42个;与此同时列入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257人,其中省级10人,市级49人,县级198人。非遗工坊共9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个,县级4个。2018年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澄城面花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澄城县“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多场景、全域式呈现文化馆服务活动。为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凝聚行业力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活动覆盖面、参与度,提升行业影响力,我馆紧紧把握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精神,开展澄城刺绣技艺培训,就刺绣手法、色彩搭配等内容,开展理论和操作示范、现场指导,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刺绣技能和设计能力,培养更多刺绣致富带头人,激发群众就业创收热情,拓宽增收渠道。创新县域公共文体资源,深入实施“公共文化云”项目,开展四期线上公益慕课活动,涉及戏曲、器乐、舞蹈、陶瓷烧制技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举办少儿书画作品展,以童心童趣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孩子们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表达着少年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执着追求,感受着创作的快乐!七场次的活动,吸引4000多名群众参与活动,线上活动浏览量达到了200余人次。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二)“非遗+未来”计划全面推进。在各类活动现场发放非遗知识宣传手册、非遗宣传读本等,进一步宣传澄城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在“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扩大传统工艺影响力,指导各分馆、各镇(街道)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基本达到城乡学校全覆盖,为实现我县“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一校一品”的“非遗+未来”计划奠定了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馆内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导致相应的工作不能真正有效开展。2.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改进措施1.积极和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招录专业人才,不断壮大干部队伍。2.继续加强馆际交流和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干部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文化惠民下基层巡演工作。2.策划包装各级非遗项目,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健全非遗传承人管理体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