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澄城县城关第一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澄城县宝塔路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秋霞 | |
开办资金 | 248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澄城县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24.35万元 | 196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澄城县城关第一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7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教学创新,提质量之效1.坚定吹响“课改冲锋号”,奏响提质最强音。学校坚定以“有效课堂”建设为主线,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润真”2.0版体悟型课堂教学框架建构,扎根“启发式教学法”和“小老师制”思想,坚持以任务驱动和预习单为载体,通过“润于境”“润于思”“润于悟”“润于能”四大版块,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创新“润真”三分钟,落实课前预习、课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后实践应用。持续发布数学小讲师89期、润真小作家70期、科技小达人21期、英语小明星2期、一小朗读者42期,学生学科素养明显增强。坚定深耕“教研主阵地”,激活改革动力源。以模块集成化教研体系为支撑,从教研论坛、校本专家微报告、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操、教研成果交流四方面切入,强化常态主题教研等实践研修力度;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扎实开展“观优课、学名师”学习与分享,赋能教师数字化教学行动,教师教法得到明显优化;开展全员有效课堂建设成果交流会,70位教师成果入编学校成果集。坚定构筑“作业管理屏障”,守牢常规基石。在“136”作业改革体系支撑下,落实基础性作业+实践拓展作业+特色作业分层布置,学生跨学科融合和项目化等特色作业成果令人欣喜。4.坚定优化“设施基础”,推动课后服务跃升发展。学校“一段两分”课后服务形式不断优化,“4+X+N”服务内容不断丰厚,书写强化、阅读培行、辅导答疑、运动强体、艺术育美,分层教学、分类发展、分段递进的提质路径明晰且扎实。(二)课程建构,助力学生素养提升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发展赋能。最好的教育,从根本上把学生发展置于最高的价值追求,面向未来。1.坚守仪式铸魂,“润德”于心,“五礼五主题”活动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礼启航新学期;新生入学礼开启智慧之门;入队礼深植红色基因,厚培爱国之情;散学礼回顾盘点,展望新篇。主题升旗,肃穆中透露着崇高;主题队会,聚焦国防、爱国、安全、心理健康与习惯养成,内涵丰富;主题节日深植中华文化的底蕴;学雷锋、三爱三节、红领巾爱学习队课等主题教育,内容充实;这些仪式如同烙印,镌刻于学生心间,无声地培育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学科六节,“润智”于学。第六届缤纷语文节、魅力数学节、趣味英语节、梦想科技节、乐享读书节、多彩体艺节,学生作文集展评,丰富学生学科实践,丰厚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跨学科能力。3.坚守艺体双翼,“润美润体”于艺。学校秉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之理念,坚持以地面游戏、校园吉尼斯、课间操竞技、艺体教师基本功展示与课堂调研为载体,丰富校园生活;第32届校园艺术节上,学生们绽放才艺;春秋两季运动会、足球联赛,激荡竞争之志,凝聚团队之魂。排箫、葫芦丝、机器人编程、非洲鼓等三十个班级制社团,舞龙、刺绣、扎染三十二个校级兴趣社团,传承非遗之美,感受科技之新,增强体艺活力。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成长之路的做好重要守护。学校通过国旗下演讲、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委员培训、心理班会课展示以及心理健康绘画、疏导游戏、知识竞赛、调查问卷、悄悄话信箱等系列心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情绪调节等基本技能,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合作与分享。4.坚守实践参与,“润行”与悟。二年级假日小分队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社会德育的领域,构建了行走的思政课堂,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至六年级红色研学,探访尧头窑,体验大国工匠精神,走进陕西澄城国防教育基地,走进壶梯山教育基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培育爱国情怀;劳动技能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责任与担当意识。5.阅读赋能启心智。学校“书香致远、至善至美、多元创优”的办学特色已逐步凸显。把阅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成长突破口,建立楼道开放书吧,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持续使用阅读存折,开放图书室,开展整本书阅读教育研讨,校园辩论赛,校园广播播放经典诵读浸润、乐享读书节等系列校园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美的成长姿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三)队伍固本,筑人才之基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学校,教师是永葆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坚持以“三名+”建设为引领,强化内培外训,坚持上攀下引,共同发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学年来,我校在语数学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均名列前茅。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斩获陕西省小学生趣味编程专项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省级荣誉4项,渭南市德育教研基地等市级荣誉4项,澄城县管理工作、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等县级荣誉15项。陕西省小学生趣味编程专项竞赛“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少年讲书人示范校”、陕西省《西部教育研究》联盟副联盟长单位等三项奖励,情景剧《走向复兴》被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唱响红色新童谣全省少年儿童主题诵读活动”二等奖,情景剧《西迁故事》代表渭南市参演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唱响红色新童谣颁奖典礼;渭南市实验教学管理、德育教研基地、“优秀少先队集体”、关心下一代“五好”关工委等四项奖励。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科布局亟需精心调整。2.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二)改进措施1.健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体系,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2.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维修校舍,优化育人环境。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引入更多实践性、探究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是加强德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三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四是推广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