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5-02-20 14:43
单位名称 西安市鄠邑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气象行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行政及业务管理、观测探测、天气预测预报、科技服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住所 鄠邑区新农投大厦14楼
法定代表人 毕旭
开办资金 1304.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45.21万元 1269.99万元
网上名称 鄠邑气象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统筹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一是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按照全市工作部署,参与完善《鄠邑区防汛减灾工作“四项机制”》和《鄠邑区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贯彻落实“四项机制”转移撤离工作机制》文件。二是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6月26日下午召开了2024年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暨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10月11日和10月18日分别在鄠邑区委常委会和鄠邑区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陕西省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神。对接鄠邑区政府,12月20日《西安市鄠邑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2025—2029年)》正式印发实施。三是扎实做好汛期各项准备。调整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完成辖区19个气象站设备校验。更新全区36个成员单位、11个街办及景区管理局气象应急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共409名)。共享区应急局130部信息发布“云喇叭”,加强与网信办、鄠邑融媒等建立信息快速发布机制,最大限度扩大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率和覆盖面。四是扎实做好天气监测和各类气象服务工作。按照“13161”递进式气象工作业务流程,做好省级、市级预报业务系统的区级本地化应用,构建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预报预测业务体系。针对低温冻害、大风、雨雪等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元旦、春节、春运、元宵、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以及春耕春播、三夏、中高考、秋收秋种等做好各类专题气象服务工作。截至11月底,共发布各种气象服务材料721期,各类预警信息243期,共计发布短信45万余条,在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消息947次,“抖音”平台发布572次。五是做好重大活动等气象服务保障。先后为太平森林公园2024年紫荆花节、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诗意·秦岭”文化主题活动、电影《渼陂》鄠邑首映礼等重大社会活动提供精细决策气象服务。六是做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完成新型农业大户资料进行了更新入库,根据农事进度,面向小麦、玉米、葡萄、桃李杏等特色农作物,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11次。七是部门合作深化,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巩固。与秦保局建立网络专线,共享专业气象观测网络体系,让秦保局可以及时获取气象数据,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与区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2024年西安市鄠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和《西安市鄠邑区政策性葡萄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联防联控,重点抓好重污染天气管控、臭氧污染防治。八是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与市局、区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重点企业签订防雷安全生产告知书,并对全区44家易燃易爆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防雷安全现场检查。省、市人影办联合开展人影安全工作检查,与中天火箭公司签订鄠邑区人影弹药存储合作协议,确保今年人影工作顺利开展。与区文旅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旅游景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区的A级旅游景区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九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修复人影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以来,围绕春播春耕、森林防火、改善空气质量、秋收秋播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实施增雨作业34次(其中烟炉作业31次,共点燃烟条641根;火箭弹作业3次,共发射火箭弹24枚)。在助力秦岭生态修复、生态用水补给、粮食生产、抗旱、森林防火、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效果显著。十是加强气象科普建设,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联合甘亭街道关工委、荣华、军民小学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科普研学课堂;前往西安高速集团鄠邑管理所开展“气象信息与防灾知识”专题培训;积极参加“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5.12”“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安全生产月等科普宣传;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4次。荣获2024年“科技活动周”先进集体。加强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微信公众号推文44余次;联合区融媒体推送预报预警科普20余次,获得大量浏览和点赞;利用手机视频直播方式对科普现场进行在线直播互动。积极申报科普基地。完成鄠邑区气象局科普示范基地届满认定工作;申报了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首次开展花粉浓度监测开创新赛道。5月29日,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团队合作,建立了鄠邑区首个花粉浓度观测点,该观测点将通过花粉采集器对今年夏秋季节的花粉浓度进行监测,结合气象要素信息,为西安花粉过敏气象条件研究和指数预报工作做好数据支撑。(二)建设鄠邑葡萄产业气象监测站。与安盟保险合作,在石井街道下庄葡萄园建设气象监测站,围绕气温、降雨量开展实时监测,依托气象数据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三)升级优化《鄠邑区气象站二维码数据系统》用户通过手机扫描气象站设备上的二维码,即可立即查看当前设备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新增地图小浮标功能,可以查看全区基于位置的降水、风力、温度、湿度、48小时预报、一周预报、附近景区、卫生间、停车场信息。基于当前定位获取最新的预报信息及附近景区和卫生间信息,方便公众出行使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极端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仍有待提高。鄠邑区南部山区占到行政区划面积的58.79%,导致区域强对流天气出现频繁、极端天气多发易发。虽然近年来我区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总体得到了一定加强,但针对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精准预报能力仍存在较大短板。(二)气象服务智能化水平不高。目前,对于气象决策、保障服务产品的制作技术手段不足,尚未建立起能够协同应急、水务、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气象服务产品,气象服务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气象服务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四、2025年工作思路和举措一是继续推进秦岭山区北斗加密气象监测站建设、实况监测预警叫应系统升级等重要任务,加强极端灾害性、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水平,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动能力,确保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提醒时效。二是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全天候动态监测全区及周边区域高影响天气,灾害天气提前预警提醒,强化部门间信息数字化共享联动,构建精准专项的“订单式”气象服务。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河流径流和水库蓄水,保护秦岭生态。三是在省市项目落实的整体规划过程中,将鄠邑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列入试点发展,力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进一步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气象部门人员、业务维持等经费。四是围绕辖区生态条件科学进行研判,以高质量的气象工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河湖水库蓄水效能提升、防汛抗旱、粮食安全、地质灾害等重点工作保驾护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