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麟游县> 麟游县南坊小学

麟游县南坊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2-19 16:45
单位名称 麟游县南坊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麟游县九成宫镇南坊村
法定代表人 韩贞祥
开办资金 37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麟游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00万元 370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9月25日,单位法定代表人由李兴洲变更为韩贞祥。)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激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活力。坚持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法规。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学术研讨活动,学习并借鉴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班子成员人均记学习笔记3万多字,听专题讲座8次,撰写心得6篇,2名班子成员外出参加短期离职培训。二是加强班子成员履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细化了班子成员岗位管理职责,加强对班子成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检查与考核;通过抓班子自身建设,有效的提高了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效能,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利用例会、教研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2022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知识考试,为实施教改找到了“新路子”和“药引子”,为教学工作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强化师能提升。扎实实施教师师能提升“八个一”和“一达标一引领四赛两展示”活动,强化对青年教师备课上课、驾驭课堂、学生管理、作业优化等多方面的指导。三是注重相互学习。派一名教师去沛县跟岗学习,一名教师去两亭镇中心小学支教;与宝鸡高新一小开展常态化联盟活动,通过和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为县内联盟校提供示范课10多节,多名教师参加全县送培到校、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示范活动。年内培养县级教学能手1人,1名老师参加陕西省创新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11人在县级“四赛两展示两评价”活动中获奖,5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荣获县级奖励,5人在县级微课、微电影比赛中获奖。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活力。3、创新机制,提高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瞄准目标,科学管理。紧盯“争二保三”质量目标不放松,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初步形成了科学、民主、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严格制度落实,严格考核评价。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促进学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二是瞄准问题,对症下药。针对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制定《麟游县南坊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一进行攻坚突破,不断弥补短板,提升学校竞争力。4、精细过程,狠抓教学管理。教育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教学是根本、质量是目标的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一是精细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从落实学生前置性预习、教案设计、研磨课、上课、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单元检测、扶优抓差各环节均明确了目标和要求。二是精细过程管理。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上好两课两操,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严把学生前置性预习关,教师备课、授课、辅导、检测评价关,强化过程检查,督促落实。三是聚焦五项管理、作业革命、课后服务等热点工作,提高家长教育获得感。学校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继续落实我校“12354”作业管理模式,本期,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169名(含住校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99%。(二)加强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教学纵深发展。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为目标,以真问题、小疑虑为切入点,开展教研教改工作。一是以切片式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即听即评式研究,解决课堂小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年内,学校组织听评课60多节。二是以教育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专题性研究活动。本学期共有10项校本课题立项,县级2项课题顺利结题,市级1项课题在研。三是开展骨干“示范引领”、“青蓝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课、研讨课、微培训、微报告等观摩研讨活动;实施“青蓝结对”帮扶工程,明确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帮扶活动。四是借助专业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邀请宝鸡高新一小、教研室名师对我校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五是科技赋能助力课堂教学变革。持续巩固智慧校园创建成果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校的成果,不断提高老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聚集智赢未来的力量。(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德育工作。遵循“以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构建了党、团、少队、班主任、科任教师为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1、突出队伍建设,强化工作合力。一是狠抓德育骨干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二是坚持学生自主管理。配齐班队干部,定期开展班队干部培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三是继续推行教师导护值日、红领巾监督岗、班级值周制度,落实“五有五无”班级自主化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积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本期组织校园开放日暨家长会2次,利用家校交流平台推送各类宣传信息40余次。与县妇联联合开展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走进南坊小学活动,家校教育网络进一步牢固,教育合力更加强劲。2、突出思想教育,强化政治引领。一是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三是加强少先队主阵地建设,通过主题队会、入队仪式、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突出实践修德,强化行为养成。一是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扎实开展班级文化“最美教室”创建评选活动,收效好,让美好环境和良好行为相得益彰。二是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开展了缅怀革命烈士主题活动、端午节组织学生开展爱国诗文朗诵等系列活动。三是优化学生评价体系。实施“小小追梦人、人人争明星”星级学生管理和“红领巾争章”评选活动,细化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县级“星级少年”2人,校级“星级少年”5次87人,表彰学优生、进步生共计60多名,树立了先进典型,激发了学生的崇德尚美动力。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7名学生在陕西省第二十四届信息素养大赛中的电脑绘画荣获一、三等奖,四名教师分别荣获创客实践类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6名教师和30多名学生在科技艺术节获奖,2名老师的作品推荐参与市级评选;合唱社团参加全县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获得三等奖;足球队在县级校园足球联赛中获道德风尚奖。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特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全力支持,抓培养,建体系。今年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占比达22%,年内培养县级教学能手1人,1名老师参加陕西省创新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11人在县级“四赛两展示两评价”活动中获奖,5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荣获县级奖励,5人在县级微课、微电影比赛中获奖。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活力。二是质量为王,重实绩,讲公平。修订《教育目标考核办法》,绩效考核中教学工作占总分的50%,其中教学质量占35%,树正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三是重视创新特色作业。持续优化我校“双减”背景下的“12354”作业设计体系,优化处理好作业与学情的关系,并且关注各学科之间作业的有效融合。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科间教师发展不平衡,整体不能协调发展,骨干教师、名师数量不足。2、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没有配备、设备使用、维护不到位,影响使用率还未形成,信息化建设还需再提升。3、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管理难度大。家校共育,家校共管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二)改进措施1、坚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理念抓实校本研修和教师培养,努力提高骨干体系建设,锻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名校之间的学习,多给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3、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组织好主题班会或团队会,家委协助,家长策划、帮忙。助力班级文化建设,助推班级培养。多种平台,建立微信、QQ、公众号、密码信箱等等沟通平台。这些途径应该承载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统一教育思根,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家校合作。四、2025年工作计划1、要抓实细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研水平,造就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明年实现县级教学能手1名指标,争取培养市级教学能手1名。2、要紧盯教学质量目标任务,深研理念,躬耕课堂,基本形成教育教学教研、德育教育、少队活动、校本课程等特色模式体系。3、要关心关爱师生,把爱的教育深入人心,增强师生凝聚力。营造浓厚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氛围,让这所学校有爱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努力追求勇于创新的高度。4、要推进学校艺体类校本课程发展,加强学校社团建设,推动师生阅读兴趣,实现书香校园建设。鼓励“一班一品”“一生多品”(体音美劳)“一师一品”。努力打造学校希望种植园,形成规模化果园和菜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形成亮点,成功创建县级食育教育示范校。抓好学生评价工作,抓好班级社会实践研学活动,走出校园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景点作为学校的研学基地,做实做细做活家乡文化,大力推进社会、家庭、学校协同育人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