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防治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培训与技术指导。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河滨路 | |
法定代表人 | 石崇峰 | |
开办资金 | 5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5.59万元 | 496.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1.健全组织体系做好应急工作:我中心调整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了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监测预警小分队,并对队员配置了应急箱以及应急物资。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围绕甲型流感、新冠、布病、鼠疫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年初制定了中心业务人员和卫生应急队队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基层防疫人员我中心、中心业务人员、对卫生应急队开展应急培训。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我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上报信息,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4.保证应急物资储备:我中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均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检测设备等,作为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5.组织开展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分别开展了“鼠疫疫情”“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演练 。(二)重点传染病监测、防控规范有序。1.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2024年全区共报告传染病15种1581例,无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51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89%,丙类传染病4种106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3.96%。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例(城关小学流感暴发病例,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结案)。顺利完成了新冠病毒、手足口病、流感、百日咳、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2.艾滋病防控:我中心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截止12月31日,艾滋病感染者12例(确诊病例6例,HIV6例),累计咨询检测890人次,高危人群筛查230人次,扩大筛查35752人,并为高危人群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3.手足口病、百日咳防控工作:2024年以来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6例(均为外地报至本地),共报告百日咳病例62例,均无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4.结核病防治:截止12月31日,结核病门诊共登记初诊病人79人,查出结核病人23人,接受免费治疗的病人20人,实验室共痰检涂片142张,免费拍胸片30张,查出初治涂阳病人9例。大疫情网报告疑似结核病人145例,有效报告137例(死亡1例,住院2例),总体到位131例,总体到位率97.8%。(三)免疫规划工作扎实开展。1.提高疫苗接种率,确保完成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目标。截至12月底Ⅰ类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流脑A+C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95%以上。同时对辖区内21个乡镇接种单位开展了12次冷链运转,共送各种疫苗84625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共下发47313,非免疫规划疫苗共下发37312支)。2.积极开展AFP、麻疹、流脑、乙脑、白破、百日咳、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主动监测工作,每月按旬深入到辖区区级各监测医院相关科室主动搜索,截至12月底未发现相关病例。3.为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2024年度我区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项目目标总人数5455人,摸底意愿接种疫苗学生4795人,截止2024年10月12日有4583人接种了HPV疫苗(二价HPV疫苗3025人,九价HPV疫苗的1558人)。目标总人数接种率84%,摸底意愿接种疫苗学生接种率96%。(四)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效显著。1.慢性病自我管理:重点人群管理质量稳步提升,全区慢性病自我管理逐渐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效果明显;截止2024年12月底,高血压实际管理24652人,规范管理率达67.73%,血压控制率66.85%,糖尿病实际管理7314人,规范管理66.87%,血糖控制率67.73%。2.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截止2024年12月,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累计登记建档1435人,目前在册患者1236人(知情同意患者1178人,危三及以上患者369人),报告患病率为4.28‰,年在管患者规范管理率92.56%,面访率94.09%,体检率78.24%,在册患者服药率77.27%,规律服药率62.78%,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72.37%,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62.24%。(五)地方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完成。1.碘缺乏病监测:2024年共监测碘盐和尿碘315份(儿童210份、孕妇105份)经我中心实验室检验碘盐合格率为96.51%,无非碘盐,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2.氟骨症和饮水型氟中毒调查工作:截止2024年底我区氟骨症患者共计3772人,治疗氟骨症患者3772例,管理率、规范随访率、体检率均达到100.00%。并对全区212个行政村提取462份水样进行水氟检测,结果水氟均合格。3.开展布病防治工作:2024年上报布病确诊病例31例(21例外报本,10例由我中心检出),完成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461人份(确诊病例8例,隐性感染者3例,既往感染者1例),并对抽取3个乡镇进行布病流调摸底共摸底508人;开展职业人群防治干预528人,今年我区发生一起人间布病聚集性疫情(魏家楼镇王家峁村)和一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雷龙湾镇哈兔湾村)。4.鼠疫防治方面:今年我中心在全区境内进行了鼠情踏查,将雷龙湾、城关、波罗等乡镇确定为本年度的监测点。全年共布笼2115次笼次,共捕获夜行鼠36只,总捕获率是1.56%。采集野鼠血清20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六)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开展。1.学校卫生工作:我中心抽取了横山区幼儿园、横山区第二幼儿园等7所学校作为监测学校进行视力、龋齿、血压、身高、体重、脊柱弯曲异等常见病监测及青春期发育情况,共计监测学生2033名。并完成区级和农村10所中小学(8所重点监测学校,2所常规监测学校)营养餐常规监测工作。2.生活饮用水监测:对全区23个监测点,共计92份水样(此项工作为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常规检测结果均为合格,结果均已上报国家水质监测网。3.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截止12月31日共上报了43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并对各乡镇卫生院及街道办事处食源性疾病开展了四次督导检查。4.职业卫生工作:2024年底我区共有职业性尘肺病患者167人,随访率达到100%。并对上报的个案卡进行审核,共审核职业健康体检个案卡10167例。二、疾控中心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形式,针对3、24“世界结核病”宣传日、5.20“全民营养周”、7月28日第十四个“世界肝炎日”等为主题进行广泛宣传。(二)我中心结核病管理人员同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专干、村医、患者五方共同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三)于2024年5月邀请横山区精神康复医院专家对20个乡镇卫生院及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18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筛查诊断及康复指导。使得严重精神病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四)疾控监督员制度到我区全面实施,各疾控监督组到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提出整改建议,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能力。三、主要存在问题。(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整体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疾控新形势任务需要。(二)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和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三)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仓储、物资、设备等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四、整改措施。(一)引进高学历人才和送出去培训等方式。(二)争取财政投入,增添设备。(三)争取政府投入经费,储备应急物资。五、下一步工作目标。(一)做好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流感、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布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为主,加强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开展预警与预测。(二)加强冷链及疫苗管理,规范进行信息化系统操作;及时准确、规范、填写疫苗出入库登记;熟悉掌握疫苗免疫程序、补种程序,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禁止出现不合格接种现象。(三)加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和应急演练实践,畅通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四)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测工作。开展食源性疾病、生活饮用水、食用碘盐、病媒生物监测等工作。(五)积极落实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通过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肥胖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六)继续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以及肿瘤、心脑血管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死亡原因调查,及时上报死亡信息。(七)顺利完成水质检测质量认证工作,以确保各项检测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提升我中心检验整体能力。(八)积极开展监督员工作,不断完善监督员体制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号:43675158561082311j1009有效期限:自2024年3月22日至2029年3月2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