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办理全区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投资服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相关政府服务性业务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南环路邮政大楼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妩娟 | |
开办资金 | 137.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82万元 | 21.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2024年11月28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由原余伟变更为张妩娟。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以数据平台为载体,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一是强化事项梳理。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对标“三级四同”事项目录库,对全区192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关联人员信息、配置流程节点,加强业务系统操作培训,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优化平台功能。持续做好南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办”APP与秦务员数据对接共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政策宣传和事项办理进度展示,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三是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建设。分类设置审批综合服务、便民导办、办不成事、亲商助企、跨区域办理、投诉受理等政务服务窗口,完善咨询引导、帮办代办、延时预约、综合受理等服务举措,开展免费打字复印、免费刻制印章、免费政务寄递及志愿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区级政务大厅进驻部门31个,设置窗口54个,AB岗工作人员132名,设立分中心6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313个。2024年全年共受理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8.65万件,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以三级联动为纽带,全面提升镇村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委托下放事项管理。持续加强委托下放到镇(街道)的238项和村(社区)的14项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完成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配置事项办理节点和流程、人员,分配窗口工作人员办理账号2164个,镇村全年办理相关事项9万余件。二是优化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工作效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工作效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我区镇街村居联审联办运行模式、联审联办事项清单等,完善了相关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能,方便了群众“就近办事”。三是建立“一窗通办”工作机制。印发了《关于在全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一窗通办”工作机制的通知》,将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单设的社保、医保、养老、民政等涉及公共服务的窗口统一设置成为综合窗口,明确了综合窗口AB岗人员,建立了以“综合设岗、多岗融合,一人多能、一岗多责”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窗口“忙闲不均”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为民服务能力。3.以“廉洁高效”为目的,切实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督。一是健全窗口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局长体验审批服务”和行政效能监督员集中体验监督活动,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按月通报纪律执行情况,共印发通报12期。修订完善《“为民服务之星”评选办法》,开展评选活动12期,共评选“为民服务之星”60人,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二是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在窗口工作人员中持续开展每日广播、每月“股长讲业务”和纪律作风集中学习,着力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纪律意识、业务技能和服务本领,全年共开展作风能力提升暨“审批股长讲业务”活动12期。三是优化5412345便民热线服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南郑“54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的通知》,每月对诉求办理情况和群众反映集中问题进行分析和通报,实行“三率”排名,提升办理质效,共发布简报、通报12期。完善区直部门主要领导现场接听5412345热线制度,将部分镇(街道)纳入接听范围,先后邀请区人社局等7个部门、大河坎镇等4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走进热线中心,现场接听群众来电102个,全部现场回复或按期办结。全年共受理群众诉求18665件,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提升了服务质效。通过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成本。2.优化了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企业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办事环境。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降低办事成本,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激发了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我区营商环境。3.提高了政府公信力。通过建立投诉和举报渠道,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了政务服务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些措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公正、公平的办事环境,提高了社会对政务服务工作的认可度。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务服务设施较差。由于区政务大厅系临时租用,办公面积不足,办事窗口分散设置在二楼和五楼,电脑、打印机、评价器等设备陈旧,自助办理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群众正常的办事需求。二是“一门受理”还有差距。由于个别单位将事项和人员撤出区政务大厅,或者进驻不到位、“明进暗不进”“体外循环、多头受理”现象有所反弹。2.改进措施。一是优化政务大厅布局,逐步改善服务大厅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定期对大厅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持设施正常运作。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政务服务大厅自助办理水平,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推进“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将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受理办理,做到“应进必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事项办理。一是持续完善平台建设。继续完善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咨询、抽号等服务功能,继续做好与“秦务员”数据共享对接。二是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依托陕西省政务服务中控管理平台,指导区级35个部门(单位)颗粒化梳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制作清单、办事指南及流程图,方便办事企业群众随时查阅。三是逐步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全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进一步健全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政务服务评价机制。2.健全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便捷高效。一是全面推行综合窗口受理模式。在区政务中心、各分中心及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机制。二是提升区内“就近办”水平。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联审联办,将高频简易事项下沉到镇街村居,积极推广自助服务和自助办理。三是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持续做好区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南郑“郑好办”APP系统与“秦务员”数据共享对接,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3.加强政务服务行风监督,进一步提升政民互动水平。一是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着装仪表、服务用语,通过定期纪律通报、“为民服务之星”评选等方式强化考核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二是探索“每月一题”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工单的转办、督办、反馈等工作,充分利用12345民生大数据梳理出每月高频难点问题,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推动更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快速解决。三是加强审批服务体验监督。定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集中学习暨“股长讲业务”、行政效能监督员体验审批服务、领导干部“坐窗口、走流程”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