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卫生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综合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等相关服务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李家营移民安置区 | |
法定代表人 | 王波 | |
开办资金 | 103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26.8万元 | 2067.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卫生院.公益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办理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医疗业务发展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借力区域心电、影像、检验、远程会诊“四大中心”,加快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简化双向转诊流程。从源头到终端实施全链条管理,定期组织质量管理督查和业务查房活动,针对疑难病例开展深入论证分析,着力提升病历内涵质量与规范性,构建严密的质量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效能,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新开设五官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标准化手术室、犬伤处置室投入使用,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24年1月,成功接受省胸痛中心联盟认证授牌,成为南郑区首批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认证的乡镇卫生院,提升了胸痛患者救治水平;6月与市中医院采取科室共建形式成立中医综合病区,改造设置30张康复理疗病床及配套设施设备,自8月份以来诊治病人152人次,并作为全市首家推行康复类疾病按床日付费方式收治患者15人;10月,完成“120”急救点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处置急诊患者43人次;全年门诊接诊37819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27人次。2.公卫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大河坎镇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8740人,全年健康体检6208人,体检率71.02%;高血压患者管理3548人,规范管理率64.68%;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1388人,规范管理率65.54%;肺结核患者管理18人,规范管理率10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229人,居家患者153人,面访153人,面访率100%,住院患者43人,2024年以来出院患者38人,五联单落实到位38人,五联单到位率10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8.6%;卫计监督协管项目巡查1220户次,上报线索0条;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45037份,覆盖率92.7%;居民电子档案45037人,开放率56.48%。3.健康帮扶工作情况。辖区执业(助理)村医11人,占村医总数38%,较2023年增长37.8%,无65岁以上的村医。全年家庭医生签约1811人,大病管理106人,慢病签约服务覆盖率100%,签约医生履约率100%。4.人才建设情况。2024年9月,我院中医副主任医师石亮入选为陕西省“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工作指导老师。全年选派18名人员完成全科医师转岗、康复理疗、影像技术、急诊急救专业进修学习。5.业务范围拓宽情况。经协调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卫健局,增设我院为食品药品和四小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点,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辖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全年办理健康证482人次。6.党建及专项工作情况。持续加强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全年进行“三培养”干部6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2024年“五星党支部”创建通过验收,“双强党支部”正在创建。持续加强5412345投诉办理,全年共接投诉11起,一次办结满意11起,再次投诉办结0起。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清廉医院建设、集中整治及专项整训,全年累计开展“双周讲堂”业务培训26次,开展警示教育10次,以案明纪4次,对关键岗位人员谈心谈话68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2024年度,以“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强技能提升、强急救能力、强专科特色、强医防融合为抓手,持续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加快推进医疗服务升级,全面落实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辖区群众感受到更多新变化、新成效,为健康南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经济效益:全年收入15136063元,比2023年度增加346580元,增长率2.34%。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医防融合工作推进不足。医防协同机制不完善,思想观念陈旧,医疗和公卫工作各自为阵,没有达到充分的融合。2.改进措施:探索建立完善医防融合协同机制,进一步创新思维,结合医院实际,优质服务的规划思路,建立整合医疗和预防资源,以预防为主,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实现从个体到群体、从治疗到预防、从医疗到健康教育的多层次、综合性融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依托“120”急救站规范运行,实现急救半径和响应时间“两缩短”,急救水平和抢救成功率“两提升”。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临床专科、设备配备等建设,定期开展巡诊服务和患者回访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感受。2.打造特色科室。多措并举强化康复类疾病按床日付费医保政策宣传,持续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联通镇卫生院“中医馆”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为群众提供健康科普、疾病治疗、健身运动、防治指导、疾病筛查、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七位一体”的健康服务。3.培育人才队伍。2025年,计划选派3名业务骨干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针对中医科、外科、心血管内科人才短缺,加快培养进度,以人才优势保专科特色。4.促进内涵式发展。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医德医风建设和纪律作风教育,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医疗和护理质量,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水平。持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把“三强四能”作为全院干部职工的基本要求,大力培养精通业务的“多面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DY10980861072112C2201有效期限自2024年10月25日至2029年10月24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