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秦都分校(区新市民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充分利用信息传媒开展中等专业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城市化宣传及新市民技能培训工作,协调推进农转居后相关服务,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等。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秦皇北路96号秦都区人力资源大厦1518 | |
法定代表人 | 赵雯 | |
开办资金 | 13.7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98万元 | 19.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秦都分校(区新市民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校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粮油产业发展,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按照市校下达任务,我校结合区域实际,围绕小麦、玉米、油菜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分区域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在龙南、南上召村开设了高素质农民粮油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班,围绕粮油稳产增收培育培训100人。(二)聚焦乡村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通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扣区农水局“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我校经过全面调研摸底,反复研究论证后,形成《秦都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人才培育工作方案》。10月21至24日,我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培训班在杨凌开班,组织全区涉农街办的村两委干部及农广校全体工作人员等50余人前往陕西杨凌农科城开展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培训工作。培训班分别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郭亚军、杨文杰以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辉,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村集体经济、市场与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为学员们开展系列授课。尤其在实践环节,要求学员以村为小组,分别完成一幅图、一张表、一份计划、一条街道(村组)、一篇感言、一场答辩,最后,由我校联合农经中心、农村科共同进行考试考核,颁发结业证书。这是一次乡村振兴人才战略中高素质农民人才培育的有效模式,也是一次农广校与涉农院校深度合作的有效探索。(三)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市校安排,在全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带头人中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我校迅速调研,与区农经中心联合,对全区的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带头人进行专题培训。9月24-27日,咸阳市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秦都班开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郑雪利、市植物检疫站站长贾育恒分别为学员讲解《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业科学安全使用暨绿色防控技术》,学员在鑫诚农民田间学校、杨凌现代农业园区、泾渭茯茶、波尔多葡萄基地、武功电商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50多名职业农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拼搏精神和发展希望,他们纷纷表示以此为契机,发扬敢拼肯干的精神,为自己的事业谋发展,为秦都农业产业发展添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四)聚焦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培育体系。一是创建农民田间学校。我校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和培育实际要求,形成“坚持标准、规范建设、精准培训、注重实效”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模式,创建农民田间学校。今年5月,鑫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入选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8月14日,咸阳市农业农村局市级项目验收专家组5名专家对我局承担的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质询答辩开展现场评估验收工作。该校年承接省、市干部培训700人次,接待省、市劳动教育研学达15万人次,承接省、市高素质农民实践教学观摩任务1200人次以上。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实现了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满足了实操演练、观摩交流等实训需求。二是创建师资队伍。创建全区农民培育讲师师资库,在职、专职高级农艺师、讲师达数十人,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设趋于完善。三是组建高素质农民评审专家库。其中高级2人,中级7人。(五)统筹中心工作,全面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维稳及人居环境包村督导等工作。派驻押大村第一书记安水荣,驻村期间,联系区上相关单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为群众办实事。组织爱尔眼科医院为群众免费义诊。邀请农水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向锋在押大村委会召开了红薯基地建设座谈会,并形成调研报告。在押大村耕地少情况下,在直堡村租地重建红薯基地,向农商银行统筹协调了200万元的免息贷款用于基地建设。目前,红薯基地已建成,占地6余亩,已经生产运营,主要经营红薯育苗、种植、储藏、淀粉加工,实现马庄辖区及周边红薯育苗、种殖、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为辖区及周边红薯产业发展、做好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我校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理念,以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和技能为目的,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开设了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杨凌班)、高素质农民培育粮油等主要农作物技术技能培训班3个,共培训150人,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育100人。协助市校开设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训班50人、以及推荐提升强化15人。开展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定6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7人、高素质农民中级复审35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1.51万人次(含农机、农技、农经、农广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165人次,培训193场次,发放资料1.65万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高素质农民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5月,鑫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三、存在问题一是农民培训时间与季节性要求高。每年市级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下达后,我校在制定秦都当地培育方案、学时分配时,要与秦都农时环境、节气变化相结合,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理论教学、实地观摩培训方案,但还是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节气变化,比如今年的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秦都班),因培训时间与收秋、下种时间重叠、无法错开,导致参训率下降。二是上级培训资金下达与兑付时间紧张。每年专项培育资金下达时间较晚,兑付时间太紧,导致部分账务没有来得及处理,导致滞留、划拨不及时的现象存在。四、改进措施(一)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协调好涉农街办参训学员,统筹规划好农民培育各项工作。(二)加强多沟通多协调,使培育项目圆满完成。五、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壮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农民、专业人才和乡村工匠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计划组织实施以城市经济农业、苗木花卉及大棚经济专业为主的高素质农民100人;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增收创收为主的失地农民培训100人;配合“千万工程”,提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治理能力为主的农村工作者、返乡农民100人。(二)继续提升培育覆盖率。建立培训分布台账,结合“组组有”培育工作要求,以后着重遴选以往空白村组的学员参训。明年“组组有”覆盖率提升到90%。(三)继续加强跟踪问效。加大持证高素质农民后续管理及跟踪服务工作。定期下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为他们服务。高素质农民实行动态管理,保优减差,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