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预防接种,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和管理,卫生防疫检验监测,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宣传。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路西段 | |
法定代表人 | 叶珊 | |
开办资金 | 351.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秦都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1.35万元 | 253.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秦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秦都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保障辖区群众健康。一是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力度。对全区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培训9次9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布病干预包350套、传染病防控手册8万余份,免费发放84消毒液80000瓶;二是强化网络建设,做到及时审核,提高网报质量。坚持每日审核疫情4次以上,全区无漏报、重卡和逻辑错误卡,处理11类预警病例173起;三是定期进行疫情分析,掌握疫情动态。截止12月31日,辖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13443例(死亡6例),共开展月疫情分析12次;四是主动监测、积极开展各种疫情调查及处置工作。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335人,处置聚集性病例2起,疫点消毒指导335次,终末消毒指导2次,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处置新冠病毒变异株疫情3起、布病疫情6起、流行性感冒聚集性疫情24起、暴发性疫情10起;五是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共采集手足口病标本73份(阳性64份),阳性率为87.67%,检测肠道致病菌病例200份(阳性5份),病毒性腹泻病例820份(阳性90份);完成1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3例疟疾病例疫点处置;全区共报告布病病例6例,病例个案调查及治疗跟踪随访率均为100%。2、提高疫苗接种率,坚决筑牢我区免疫屏障。一是做好儿童免疫规划:全区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建卡率100%。二是抓好冷链运转及疫苗的出入库扫码追溯管理工作。全覆盖点对点完成冷链运转387车次。三是妥善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有异常反应均按要求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四是积极建设规范化门诊。全区共44家常规接种门诊其中23家为数字化门诊,5家规范化犬伤门诊,6家产科接种门诊。3、持续开展健康干预,坚持慢病管理常抓不懈。截止2024年12月底,在册登记的高血压患者41469例,规范管理率为72.8%;血压控制人数29378例,血压控制率70.84%。在册登记2型糖尿病15188例,规范管理率为74.32%;血糖控制人数10984例,血糖控制率72.32%。全区共报告恶性肿瘤监测病例1083例,死亡254例,发病率232/10万;心脑血管病例监测2469例,死亡1083例,发病率462/10万;全区死因监测网络总共报告2798例,报告死亡率5.2‰。全区累计登记建档并且录入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66人,去除死亡患者后在册患者人数为2195人,新建档并录入230人,发病率是4.11‰,全区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为96.22%。4、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疾病防控宣传活动,通过区融媒体、今日头条、咸阳日报微报纸等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加大传染病宣传力度,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传染病宣传的广度和覆盖人群,提高居民防控知识知晓率。向社会提供各类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提供艾滋病免费检测咨询、艾滋病人免费服药,结核病检测及管理工作。5、完成生活饮用水31个监测点,枯水期、丰水期62份水样的监测工作;辖区18个监测点上报食源性疾病1100例;对辖区消毒指导共26次,对8大类25家公共场所监测点开展夏季、冬季2次监测工作,共计50份报告均检测合格。开展国家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近视强化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了2024年我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现场监测和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做好地方病防治监测,水源性高碘地区村8-12岁儿童的尿碘、半定量盐样和甲状腺B超等项目共监测42人,水碘含量监测5份;碘缺乏地区8-10岁学生和孕妇的食用盐样、尿样含碘监测各315份,学生甲状腺肿大B超筛查210人;饮水型氟中毒全覆盖监测39个病区村的水氟含量39份,8-12岁儿童氟斑牙筛查2121人。6、完成疾控常规化检测工作。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盲样考核尿碘2份、盐碘2份、水碘1份及国家疾控地病中心质控盲样氟化物2份;省疾控盲样考核砷、氟、氯酸盐各1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氟化物2份,结果均合格。参加市疾控盲样考核2份,水中六价铬及食品中的大肠菌群。7、开展预防性健康体检:预防性健康体检总人数为28375人。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4年,我中心被秦都区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被秦都区卫生健康局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陈思等二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李雪梅等六名同志获得了市级荣誉,王慧等八名同志获得了区级各项荣誉。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基层部分公卫人员业务能力尚弱且更换频繁,部分无专职公卫管理人员,影响传染病防控能力可持续性发展。2、由于我区常驻人口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合度不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率、死因监测登记报告率等指标,距离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3、按照“五进”宣传要求,艾滋病丙肝重点人群宣传工作达不到全部覆盖,需协调相关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4、群众及师生近视等常见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低;学校教室环境卫生达标率低;学校对于教室环境卫生整改措施不到位。四、整改措施:1、加大对基层单位的培训、考核与督导力度,充分发挥疾控技术指导能力,增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2、加大督导力度,并加强协调沟通,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率、死因监测登记报告率。3、加强多部门联合防控、相互协作与沟通,提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辖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学生常见病防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学生常见病自我防控意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传染病防控:提升应对突发的事件的能力,加大对基层单位的培训与督导力度,提高基层人员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疫情信息审核,提高疫情信息质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做好免疫规划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预防接种单位业务指导,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做好全区免疫规划工作。3、认真开展各项监测与调查工作,做好质量控制,力争补齐短板强弱项,做好各类慢性病相关知识宣传,强化督导,严格考核,确保工作质量。4、加大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口腔卫生、心理健康等学生常见病干预工作力度,从而降低我区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的发病率。5、提高各监测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上报,提高食源性病例网报数量。加大对各个单位公共场所监测督导,提高从业人员人数的调查。完成枯、丰水期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将检测结果及时及时向区卫健局上报。6、落实水源性高碘地区村监测、碘缺乏病监测和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按时上报;做好现症病人(大骨节病)管理。7、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真实性,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8、配合省市做好传染病预警前置软件对接,积极落实疾控监督员制度,加大对辖区医疗机构的指导,为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我中心被秦都区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被秦都区卫生健康局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名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五名同志获得了市级荣誉,八名同志获得了区级各项荣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