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5-02-14 15:48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组织、培训辅导、创作研究、文化交流、非遗保护。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咸通南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赵艳妮
开办资金 860.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0.78万元 864.85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主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落实中、省、市、区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月22日至2月2日,按照区文旅局安排,我馆组织邀请20位书法家走进辖区7个街办,23个社区以及文化馆秦都万达分馆,开展了24场次义写春联活动,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送出春联、福字5000余副。(二)2月22日至2月24日,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馆组织秦都区“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迎新春庆元宵文化惠民活动。此项活动包含三场剧场演出和一场广场演出,三场剧场演出分别是庆新春相声大会、陕北民歌新春歌会、名家戏曲音乐会。我馆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多方协调、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广场演出在中华广场举行,我们策划了传统非遗民俗展演活动,雄浑的牛拉鼓、热闹的社火、惊险的高跷等特色民俗项目,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前来观看。四场活动线上线下观看累计达到80万人次。(三)5月12日,配合秦都区老干局工作,我馆策划筹备了咸阳市离退休干部第十届5·11健步走暨文化养老艺术节秦都专场演出活动。组织节目14个,充分展示新时代老同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我馆在5月20日至5月26日期间开展主题为“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推出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五)6月10日晚,由我馆承办的秦都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丽彩万达门前广场隆重开幕,舞蹈《春潮花海》、独唱《祖国之恋》、秦腔《飘彩》等文艺节目参加了开幕式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声。(六) 9月26日晚,按照区人大安排,我馆复排的秦腔历史剧《刘古愚--渭河滩应诉》片段代表秦都区人大参加了咸阳市人大系统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获得了好评。(七)9月28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馆组织了秦都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爱我中华共庆盛世”大型交响管乐合唱音乐会。一首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共同编织出一幅秦都的美好画卷,让观众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活动当晚,现场观众达2000余人次,通过秦都区文化馆抖音官方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达3000余人次。(八)10月11日下午,我们组织馆里的业务干部组成文艺小分队,走进马庄街办馨安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情暖重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用优美的舞蹈、欢快的扬琴独奏、令人沉醉的独唱以及幽默的小品等节目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情。除了有精彩的文艺表演外,我馆文化志愿者为敬老院现场书写并赠送了精美的书法作品。此次活动不仅受到了敬老院的高度赞誉,我馆还收到了院工作人员送来的锦旗表示感谢。(九)11月9日至11月12日,我们联合市群众艺术馆、秦都万达广场策划组织了“指尖上的非遗”首届咸阳市非遗面花作品邀请展。展览汇聚了我市13个县(市)区25位面花传承人的代表作,此次活动为面花传承人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市民欣赏到了我市非遗面花的独特魅力。原计划2天的展览,应群众的要求延长至4天,4天内共计有4万余名群众相继观看了此次展览。(十)12月16日上午,由我馆联合咸阳市老年书画诗词学会及咸阳鼎秦书画院举办的“翰墨丹青迎新年书画雅韵展风采”2025迎新年书画作品展在我馆隆重开幕,来自各书画协会负责人、会员及书画爱好者近6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展览为期5天,共展出书画作品76幅,汇聚了众多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心血之作。这次活动,既是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搭建的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展望新的一年,迈向新征程的一个重要起点。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文化馆通过展示地方历史、民俗、艺术等,加深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促进了不同社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二)‌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定期举办的公益讲座、非遗传承活动等,为公众提供了学习新知识、提升艺术修养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三)‌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为不同年龄、背景的人们提供了相聚交流的场所,促进了邻里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四)‌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与文化旅游结合,文化馆活动深入乡村,挖掘和推广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力量。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付出、有亮点、有成绩、也有不足,二零二五年,我们将取长补短,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群艺馆的指导帮助下,为秦都区的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功。三、存在问题:学习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创新还不够,应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新要求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专业人员在文化馆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设施设备上还无法达到新的标准。专业人员缺乏,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工作能力不强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来年的工作中予以改进。四、整改措施:(一)2025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局的的领导下,学习、探索、研究免费开放的方式方法,创新免费开放活动载体,以品牌活动和优质的服务,把文化馆这一阵地使用好,管理好,使这一阵地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活跃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神圣文化殿堂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精神家园,以实现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大力提升现有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保护和申报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本领,全员脱产学习全年不低于7天,学习不低于50学时。(二)持续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服务时长平均每周不低于56小时,新创品牌活动至少1项。(三)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广度,在省、市、国家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不低于6件。(四)积极完成省市文化馆、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交办的业务工作。(五)发挥文化馆总馆作用,指导分馆工作按要求进行。全年,举办文化站(文化馆分馆)工作人员辅导培训班4期。(六)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艺术公益培训班10期。(七)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送文化进基层70场(次)。(八)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6场。(九)跨地区文化交流6次。(十)开展特殊群体文化服务4次。(十一)创作群众文艺作品3—5件,开展原创文艺作品推广活动4次。(十二)编辑印刷馆办杂志《秦地》4期。(十三)做好全国第六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争取评定为二级馆。(十四)编创节目,为参加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评选做准备。(十五)完成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做好内部装修、非遗展陈设计、剧场等功能厅室设计装修和重要设备采购等。一年来,2024年,我馆在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群艺馆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秦都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经过全馆同志的共同努力,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组织、承办、协办各类线下活动共计148场次,其中:组织节庆文化活动46场;举办各类非遗展示活动5场;举办文化站(文化馆分馆)负责人培训班8期;举办“艺”起学才艺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培训班12期;总分馆联动开展活动57场;开展文化交流6次;服务特殊群体10次;举办迎新年书画展1次。举办线上直播活动12场次,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官方账号发布视频信息162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举办云展览4期,发布政策、理论、消息、慕课资源、小说连播171条;利用官方网站发布信息162条。全年创作推出原创作品8件,编印出版馆办杂志《秦地》4期,出版秦腔大戏《刘古愚》音像制品一套。全年各项各类服务惠及群众达110余万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3月,我馆被陕西省文化馆评为2023年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最佳单位;同月,我馆被咸阳市群众艺术馆评为2023年度群文工作先进单位;10月,我馆撰写的《馆、村互动奏响乡村文化振兴圆舞曲:咸阳市秦都区庞南刘村四季“鼓舞”创新案例》先后荣获2024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征集一等案例和长安大学第三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优秀案例二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