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地下水监测中心(渭南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渭南市地下水监测中心(渭南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14 10:07
单位名称 渭南市地下水监测中心(渭南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日常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地下水取水工程监督管理;地下水监测研究、拟订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监测站网运行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地下水调查评价,科学研究。城乡供水、地下水等水利行业水质抽样检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利行业水质检测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住所 渭南市汉马街4号
法定代表人 左红海
开办资金 13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12万元 2211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地下水监测中心(渭南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市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明显。完成各类投资1034万元,增加市级财政预算水质检测费20万元,落实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运行费用70万元;市水利水质检测中心项目落地运行,建成集水质检测、分析、研究于一体专业实验室;对蒲城县孙镇、华阴市太华办、华州区赤水镇等8眼地下水抗旱应急水源井进行维修维护,有效提高机井运行质量。策划包装三个项目审批入库,《380岩溶水监测站网建设》项目确定在2025年第一批计划下达;入库申报2025—2027年水利项目、“十五五”水利项目及2025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为后续地下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总投资100万元的省地下水超采超载区监测站更新改造项目在渭南率先开工,新建14个监测站通过市级验收,我市地下水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我们被省中心评为全省监测工作先进集体。(二)打造亮点工程,整治成效显著。作为省水利厅重点任务,地下水取用水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市水务局2024年高质量发展“5510”工程,全市6.5余万个地下取水工程数据录入与审核顺利完成,全面实现“一井一表一图”工程信息;共安装计量设施1045套,新(补)办取水许可证223个,封停报废取水井8021眼,整改整治井数40367眼,完成率达99.2%,分片包干、精准督帮等工作方法措施在全省交流分享。(三)创新宣传形式,法治深入人心。采取线上与线下、行业与社会相结合宣传,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开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制作展出版面6块,悬挂横幅1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余人次。积极参加水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12人取得执法资格;成功举办全市《陕西省地下水条例》《陕西省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工作若干措施》宣贯培训会,增强干部依法治水、依法履职能力。(四)攻克治理难点,超采区日趋稳定。及时追踪分析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建立异常地下水位预警通报机制,发布月预警提醒10次,完成监测站水位下降预警分析报告7份。对蒲城北一村国家级监测站水位异常问题,多次现场校核、踏勘,依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取水影响分析,提出调整措施。(五)打造优质高点,实验室运行良好。谋划全面深化改革高起点布局,规范水质检测运行发展,组建专业团队,健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工作规范;完成82个全过程方法参数培训和64个参数方法验证报告;增强市县工作交流,举办全市水质检测培训班;完成全市51处农村供水工程和省卫健委反馈5个村水氟超标水质抽检任务,向市局反馈不合格水样报告31份;质量管理体系初稿形成,加快完成所有参数方法验证报告,充分做好CMA认证准备工作。积极沟通协商,与省水发集团延安水质检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省地下水中心实验室合作共建达成合作意向,明晰水质实验室运营发展方向。(六)夯实安全基点,维稳常抓不懈。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严格执行“周带班”与重大节假日值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十大风险点,定期排除隐患;强化宣传引导,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意识教育;普及安全用电、用气、化学试剂存放安全常识,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技能。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无职工上访事件。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收集整理、分析审核近30万个监测数据,编制发布1期《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研究成果报告》、3期《渭南市地下水情报告》,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城区达标率100%,农灌区达标率92%。高质量完成国孔省孔井22处洗井、9处修建井台、109处比测和90处井深测量与灵敏度试验任务。完成渭河局6个监测站点接收,对东雷抽黄、交口灌区监测井全面调查摸底,填补监测区空白;建立煤矿区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夯实疏干水监测管理工作基础;加强与地震局合作交流,促进监测资源充分利用。2.开展2016—2023年超采区治理评估,率先完成市级评审。富平超采区地下水位整体回升10米以上,断流近半个世纪的温泉河古泉重新涌水,地下水生态得到极大改善,完成温泉河调研报告、典型案例推介2篇,中国水利网对我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予以宣传报道。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地下水虽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但仍实行差额财政供养方式,去世职工丧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无法列入年度预算,正常业务发展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短缺,对单位稳定和发展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市级水利水质检测中心实验运行成本高、缺乏稳定经费来源,一定程度影响了CMA认证和农村供水水质抽样检测工作开展。三是大部分监测站技术手段落后,主要依赖人工监测,数据分析量大,设施更新改造任务艰巨。四是水政执法工作起步较晚,违规违法取用地下水依然存在,监管工作亟待加强。针对以上问题,将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主动推进实验室联合共建。加强与省地下水中心和省水发集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不断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围绕监测站升级改造,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推动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尽快落地渭南。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实施OA办公系统管理,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完善激励鼓励举措,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多元化更新知识结构,培育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素养。通过开展“周内小课堂”“季末大讲堂”“年终分享会”,倡导干部职工“日增一知、年学一技”,周行一益,月积一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主动推进实验室联合共建。加强与省地下水中心和省水发集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成立陕西省水利水质检测中心渭南实验室,建设陕西水发集团水质检测有限公司渭南分中心;加快水质检测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强化检测能力培训,实现实验室CMA认证,规范运行管理,完成80处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抽样检测。三是不断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围绕监测站升级改造,积极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推动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尽快落地渭南;实施“380”岩溶水监测站网建设;打造标准化监测示范站点;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运用成果。四是总结利用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地下水取用水工程施工方案审查与登记管理,修订完善《渭南市地下水保护管理办法》,加强疏干排水监管整治,加大地下水执法检查力度,推动依法治水向纵深开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