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澄城县>
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13 17:25
单位名称
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对主要内容、培训材料、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工作分计划并具体实施;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造册、表彰嘉许、权益保障等工作。
住所
澄城县东大街77号
法定代表人
宋自敏
开办资金
13.6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澄城县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8万元
5.03万元
网上名称
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以全覆盖为目标,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按照“五有”标准,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5个,延伸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点)25处,实现县、镇(办)、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展厅和办公区域两部分,展厅面积约260平方米,由指挥中心、志愿服务、标杆展示11个板块构成,是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中心,也是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服务中心。(二)以落实见效为目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发挥县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每周制定下发周调度函,重点对关爱“一老一小”工程、推动移风易俗、重大节庆等文明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不定期对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取现场介绍、实地查看、查阅资料、集中点评等方式进行指导检查、评分。二是文明实践活动落地见效。文明实践活动主体在群众,受益在群众。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广大村民、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传承乡村文脉,弘扬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形成浓厚的崇德向善氛围,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三)以群众需求为目标,实践活动常态长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活动是最重要的载体。坚持“群众在哪,活动就开展到哪”,不断兴载体,聚人气。一是便民服务高效化。组织志愿者在交通重要路口,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对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为出行的残疾人、儿童及老人提供向导服务。二是文化活动大众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农家书屋、文化站等阵地资源有机结合,通过“镇+村+户”三级发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四)以树品牌为目标,特色项目创先争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干得好不好,要用群众满不满意来衡量。围绕建设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这一目标,结合不同受众群体的特色,充分盘活整合服务窗口、服务站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场地资源,打造了一批有澄城特色的“习语轩、新风亭、友善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将引领教育群众、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五)移风易俗工作从全域谋划高点起步上推进。今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移风易俗“破什么”“立什么”“改什么”的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镇(街)村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明确了答案。把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纳入管理范畴,将移风易俗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以全覆盖为目标,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合理盘活利用各镇(街)阵地资源,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民俗节庆活动、非遗技艺展示等,文明实践中心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鼓励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开展澄城刺绣、窑头黑瓷等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特色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吸引市民和周边游客,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直接增加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依托各镇实践所、各村实践站举办樱桃、苹果、花椒、药材等务农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调整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上思路不够广。2.志愿者的褒奖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3.增强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黏合度和吸引力方面办法不够多。(二)改进措施:1.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继续打造“满天星”“连心桥”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参考周边县市的志愿者褒奖激励机制,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志愿者褒奖激励机制。3.以我们的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提倡群众参与“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节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黏合度和吸引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将继续强化阵地建设,深化文明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挖掘和培养一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真正做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人心,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