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草原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县草原(地)、湿地生态修复和监测工作。承担全县草原(地)、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相关职责。 | |
住所 | 吴起县白石咀民政局楼 | |
法定代表人 | 袁启慧 | |
开办资金 | 347.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万元 | 1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草原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站在林业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党的建设。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开展集中学习12次、交流研讨3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5篇以上。二是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第一主题”、党支部学习的“第一任务”,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明确的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高效履职尽责。压紧压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二)草原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开展2月2日“湿地日”和6.18“草原保护日”普法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在长征广场上设立了宣传点,并抽调部分人员组成咨询组轮流咨询。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微信等方式进行灵活宣传,印发宣传单15000份,宣传书籍13000余册,利用音响等设备,进行循环播放宣传等方法,同时利用乡下集市的有利时间进行入乡入村宣传。(三)开展草原鼠虫害预测防治工作。2024年我站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积极完善草原监测预警,建立防控机制,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确定我县今年的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2024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要求,下达我县有害生物防治任务面积1万亩,涉及1镇2个村,按照草原鼠虫害防治标准,对项目区鼠害和虫害进行了混合有效防治,另一方面是我站利用2024年县级财政购进2.2吨溴鼠灵,对鼠害危害比较严重的五谷城镇、长官庙镇、铁边城镇及吴起街道共计7万亩重点区域进行了集中防治。防治资金共投入24.2628万元,其中中央改革发展资金项目投资19.2628万元,用于白豹镇项目区1万亩鼠害和虫害混合防治,县财政预算内资金5万元用于7万亩的鼠害防治。(四)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根据《吴起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6月27日开展了现场培训工作,展开了全县普查工作,至8月22日完成了全部普查工作内容。按照吴起县草原有害生物普查项目要求,完成累计踏查点251条,其中虫害踏查点102个,病害踏查点48个,鼠害踏查点54个,毒害草踏查点47个。标准地调查67个,其中害虫标准地45个,害鼠标准地16个,毒害草标准地6个。累计调查有害生物数量276个,其中害虫229个,害鼠17个,毒害草30个。(五)草原监测评价。本次草湿综合监测项目我县共106个样地调查点,共派专业技术人员8名,历时60天,完成本次样地调查工作,共调查草原样线318条、观测样方309个、测产样方318个,调查观测样方植物583种,调查测产样方植物469种,湿地共调查样方9个,拍摄样地各类照片1600余张。1个草地类,6个草地型,6种优势植物,草原植被总盖度48.6%,草群平均高度24.27厘米,鲜草产量每公顷2347千克。(六)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工作有序推进。按照陕西省林业局、延安市财政局分别以(陕林财发〔2023〕84号)和(延市林〔2023〕97号)文件下达吴起县2023年(第二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建设规模,较前期增加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15000亩,增加项目建设资金8435000元。2024年4月15日-9月,由于此地块都相同的区域,将第一次人工种草地4000亩增加施肥改良等措施,将第一次草原改良地地块增加施肥量的同时,再增加人工种措施,将草种繁育基地增加施肥抚育措施,第一次10000亩通过第二次追加措施全部变成人工种草地,另外新增5000亩人工种草面积和10000亩草原改良面积。2024年9月该项目通过了验收,形成了验收报告,完成种草改良任务。(七)意识形态工作。草原站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统一领导,坚持把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支部班子成员、支部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草原站支部班子成员召开组织生活会、述职报告和支部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情况报告的重要内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多措并举夯实思想根基,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2024年,我单位与县水资办合包铁边城镇南庄畔行政村脱贫巩固户。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包扶作用,重点在抓产业、促脱贫、保稳定上下功夫,切实把包扶工作做实、做好。对所有脱贫巩固户逐个上门走访,积极宣讲最新扶贫政策,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查看脱贫户产业发展、住房安全、享受教育补助、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等是否落实,对巩固户核实检查,保证不出现返贫现象,同时在南庄畔村集体果园上投入鼠虫药物、化肥及管护劳务,投资1.5万元以上,为该村乡村振兴工作贴砖加瓦。(九)草原防火、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工作。着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森林防火禁牧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营造“防火禁牧、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森林防火禁牧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采取常年巡山的形式进行,圆满完成了草原防火、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一)生态效益。通过2024年草原、湿地修复整理工作的开展,所实施区内绿草地面积将显著增加,草原、湿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对改善人居环境和局部生态系统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实施区域植被将不断恢复和有效增加,沙化、荒漠化得到根本遏制和逆转,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自然灾害逐步减少,动植物资源也会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二)社会效益。(1))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遏制沙化,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引起全社会对草原工作的关注,增强群众保护植被,改善环境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普及草原文化,提升吴起县社会文明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总结陕北草原修复治理的评价标准、监测方法以及技术和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可考核、可评价、可复制、可推广的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新模式,为陕北黄土高原草原修复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社会经济在可持续的前提下得到发展。(4)为我县草原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经营模式。(5)为中省草原建设制定新的林业政策、法规提供参照模式和科学依据。(三)经济效益。实施区域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草原生态功能的增强,不仅可以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使养殖业、加工业得到发展,而且,通过种植牧草,促进畜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各项生态工程的实施,可安置大部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和“经济”有机结合。三、存在的问题1.学习教育工作,注重理论讲解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少。2.今年全县草原鼠虫害面积大,防治工作困难仍然很艰巨。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外出培训学习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缺乏强有力的草原监测保护队伍。4.队伍业务力量薄弱,人工草种植技术尚未达到科学化标准,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原健康持续发展。四、整改措施(一)培养创新意识,建设一支先进草原宣传、执法队伍。在职工中开展草原法律法规学习,使职工人人都知法、懂法,加大宣传力度,力争让全县群众人人都熟悉《草原法》、《湿地保护法》,同时,建设一支执法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专业宣传队、执法队。(二)议县委将乡镇林业站追加草原保护和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三)加大对草原站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四)探索林草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总结出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方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持续抓好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引资争项,抓紧2025年度国家、省级草原、湿地等相关项目在吴起落地。3.抓快推进林业局实施的延安市吴起县2024年黄河流域重要湿地保护治理项目的进度,力争与2025年5月完工验收。4.完善陕西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后续内业资料工作,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工作细,扎实有效把此项工作做实做好,有利于今后草原工作更有序的开展。5、抓好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调查收尾工作,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加强有害生物防治,促进草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6、做好草原的常规工作。一是做好草原和湿地的法律法规宣传,二是抓好草原常规监测工作,三是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防治能力,和省市衔接,确保草原防控综合试验区落地,四是配合林业局做好草原防火、禁牧、“几子湾”工程工作,五是做好部门包村和乡村振兴工作。7、加强培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草原科技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技能,培养一支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专业技术骨干队伍。8、紧密配合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